手指柠檬、冰激凌果、国产榴莲、辣椒味荔枝……海南岛,全国人民的“天然大温室”,又准备给大家的“果盘子”添新品了!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海南岛既是我国热带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不仅能在寒冬腊月为全国人民奉上新鲜常绿的反季节果蔬,在新品种繁育开发利用方面,同样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
近年来,海南致力于用足用好自由贸易港政策,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通过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水果类作物坚持品种调优路线,让全国人民的“果盘子”更加丰盛、甜蜜和安全。
无可替代的反季节瓜果
每年10月到来年3月,北方冷风萧瑟,大地萧条,琼州大地则依然沉浸在红、绿、青、黄、紫片片相连瓜果丰收的海洋里。
4月10日,在海南乐东县佛罗镇求雨村一眼望不到边的蜜瓜产业项目基地,杭州来的采购商开着大卡车又来收瓜了。工人们紧张采摘、搬运、打包。这批沉甸甸、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蜜瓜从这里出发,2天后将进入商超,送达市民餐桌。
“我们种植了1000多亩蜜瓜,每亩平均产量可达到5500斤。”种植大户、海南乐东光伏神农农业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公司的蜜瓜出园量已经超过13吨。
蜜瓜,又叫甜瓜,在我国西北地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以新疆所产为代表,一直被人们称为“哈密瓜”。海南原本不产蜜瓜,近几年却带着“优秀”的标签悄悄占领了北方市场。
这个缘由可追溯到20多年前,因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业科学院育种专家吴明珠及其团队在南繁开展育种工作,就地转化科研成果,从此催生了海南的蜜瓜产业。随着政府和民间资本的持续投入,国内外生物企业纷纷参与,海南的蜜瓜产业从种植面积、种植质量,到种子研发、管理技术、配套农资,已经形成区域代表性,发展成为藏富于民的产业。
“在海南海沙地上种植的蜜瓜有独特的咸甜口感。火龙果、芒果、百香果糖度高、价格高、货架期长,很受北方市场欢迎,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收购商陈先生说。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海南充分发挥热带水果早熟优势和地方特色,培育和打造了一批知名区域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显著增强果品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热作标准化示范园创建、“三品一标”基地建设,以品质提升为着力点,聚焦品种培优、质量认证、标准建设等关键环节,持续打造高品质、高质量的农业品牌。
此外,海南省通过实施化肥农药双减、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等,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对热带水果农药残留进行监督,杜绝残留超标现象出现。
科技支撑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春节期间‘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梦想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副所长胡福初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目前最早熟的荔枝品种一般在3月份上市,并且产自海南,而在海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荔枝最早成熟的时间点,甚至可以提前到元宵节前后。
海南省农科院以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为基础,结合常规方式与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优稀果树引种、驯化和优良品种筛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荔枝为例,经过3代人近30年的系统性研发,一系列技术成果逐步落地生根,不仅破解了系列技术瓶颈,还对市场“零容忍”的荔枝蒂蛀虫建立精准防御机制;在品种结构调整方面,专家团队选育出了多个适宜种植的特早熟品系,并已开展区域性试验点,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打下基础。
“践行大食物观,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科技工作者要在延长食物产业链,优化供给质量上做文章。”海南省农科院党组书记周燕华表示,针对百姓的“果盘子”,农科院需进一步谋划研发创新平台,让基础研发与应用型研发“两条腿走路”。
我国热带区域面积虽不大,但是海南产出的水果种类却多达300余种,除少数为中国原产,更多的是外来引种、在本地驯化的新品种。
在琼海市大路镇的“世界热带水果之窗”,建设单位海南盛大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总经理王俏告诉记者,公司与海南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10年来累计从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等地引进热带新奇特水果450余种,其中燕窝果、冰激凌果、手指柠檬等150多个品种已试种成功。
除了优稀特色品种,椰子树是海南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作物,其果实水可喝,肉可吃。多年来,当地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致力把椰子研究透彻,推动椰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负责人介绍,热科院已建成国家棕榈种质资源圃和组培实验室,收集保存世界各地椰子种质资源200多份;率先发布海南高种椰子基因组草图,培育出我国第一个椰子杂交种和多个高产早结矮化品种;研发营养诊断、测土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并开发出系列专用肥产品;突破了椰花汁高效采集、椰子油湿法加工、椰浆浓缩等深加工技术瓶颈。
这些技术和产品在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顺利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椰子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