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魏猛

202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每所中小学至少要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教研员。但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仍面临专职教师总体缺口大、兼职化严重、考评机制匮乏等问题。(4月11日 《光明日报》)

目前,青少年群体似乎有渐成心理疾病“老病患”之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逐渐成长为“房间里的大象”——它的存在本该引人注目,但人们却往往对其避而不谈。

调查显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原生家庭、校园暴力都可能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导火索。当父母无法成为倾听你苦恼的对象,当同学对你的隐忧表示困惑不解,当老师关注你的成绩更甚于关注你本身……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那些心怀隐秘痛楚的青少年们求助的路径。

事实却是: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仍面临巨大缺口。那群徘徊的青少年来到心理咨询室门口,面临的却是门锁上积满的灰尘。

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三。其一是社会普遍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不予正视,“为赋新词强说愁”“谁年轻不是这么过来的”等长辈的论调仍频频闻诸于耳。其二是未能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认证制度。我国人社部自2017年来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但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历水平、专业背景、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一直缺乏明确规定与具体要求,故而中小学出现“谁都能干心理教师”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其三是政策支持不到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薪资微薄,也阻止了不少心理学毕业生前往中小学求职的脚步。

关注少年的心理健康,其本质正是关注人的感受、观照人的情绪与精神。而广大基层中小学,必须甩开“成绩、排名、竞争高于一切”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促进在职心理教师培训与职前培养相结合,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兼职化现象。须知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美丽、充盈善意与爱意的灵魂,从来都是教育的使命之一。

归根结底,这仍是一个关乎“人”的问题。对人本身的关怀与关注,无论何等精微也都不为过。

来源:红网

作者:徐敏

编辑:陈乘

【来源:红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