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晚间,上海临港披露一则减持公告。这份公告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另有玄机,一场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国企混改的试点正在拉开帷幕。
根据上海临港公告,该公司控股股东临港资管的一致行动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向宁波阡誓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阡誓)转让该公司1.33%股份。
上海临港公告截图
企查查信息显示,宁波阡誓由人工智能企业商汤科技全资控股。根据上海临港2021年三季报,本次股份转让之后,商汤科技在上海临港的持股比例已经超过期内上海临港第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1.10%)。
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上海临港前十大股东
官网信息显示,上海临港是临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而临港集团是上海市国资委下属以园区开发、配套服务和相关产业投资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开发主体,已被确定为功能保障类企业,主要完成上海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任务和重大专项,兼顾经济效益。
上海证券报评论称,商汤科技本次入股上海临港,打响了上海国企2022年混改创新发展的发令枪。
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如果说AI语音识别龙头企业是科大讯飞,那AI视觉识别龙头就是商汤。在中国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CV)这一细分领域,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被并称为“CV四小龙”。
去年底登陆港股的商汤科技,近些年在保持高强度研发的同时也面临巨额亏损。招股书披露,2018年-2021年上半年,该公司亏损净额分别为34.32亿元、49.6亿元、121.58亿元及37.12亿元,合计亏损242亿元;剔除掉非经营项目后调整的亏损净额分别为20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及7.26亿元。
同期,商汤科技研发支出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以及17.72亿元,三年半合计研发支出达69.9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5.9%、63.3%、71.3%和107.3%。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汤科技此次入股上海临港,双方或有深层次考量。
一方面,商汤科技在AI视觉识别、元宇宙应用等领域拥有长期技术积累,上海临港则在线下场景与高新赋能领域存在优势,借助商汤科技的技术能力与上海临港的园区与资源优势,双方将在围绕打造数字经济云园区、AI视觉技术、沉浸式交互、智慧园区等领域展开探索。
在低调参与国企混改的同时,商汤仍在持续探索AI领域。1月24日,该公司宣布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下称:AIDC)启动运营,其设计峰值算力达到3740 Petaflops(1 Petaflop等于每秒1千万亿次浮点运算),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之一。在AIDC启动运营后,商汤总算力将超过每秒4910 Petaflops。
说起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华为也早在这一领域展开布局。2020年12月,武汉在华为支持下率先开始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于去年5月建成投入运营。目前,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的AI峰值算力高达100P,相当于每秒十亿亿次的计算速度,并且正在扩容即将达到200P。
商汤科技方面向观察者网表示,作为华东地区首个落地运营的超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积极响应上海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地”的目标,承载在上海及长三角开展大规模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攻坚和产业化的重任,为产业数字化转型、重大科研突破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澎湃的计算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