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将“新增就业岗位增加至55万个”引人关注。比照过往,这一指标作出调整——从50万个增至55万个。
这5万个岗位,如何落实?刚刚结束的上海两会上,代表们纷纷建议,除了要全力保市场主体支撑就业、完善就业政策制度等,还将以“能力、贡献”为导向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提升正规就业人员职业水平,进一步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迈上新台阶。
为灵活就业“兜底”,为市场主体“减负”
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在实现充分就业后,上海正为灵活就业提供“兜底”保障——据悉,今年11月,上海将以立法形式为包括灵活就业在内的稳就业扩就业提供保障,助力新业态更好发展,进一步释放各项稳就业政策效应,从而援企稳岗。
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全市正规就业人数1084.5万,再创历史新高;新增就业岗位63.51万个,超出作为预期目标的50万个。市人大代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永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正得益于灵活就业规模不断增加,让上海基本实现充分就业。当前,“灵活就业”仍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上海将在去年推出相关政策基础上继续加码,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包括尽快实施实名制管理,出台灵活就业人员保障办法等就业援助新政策,进一步整合、梳理、集成就业政策等。
作为全国七个试点省市之一,上海正试点开展职业伤害保障工作。近期,以促进就业若干规定立法修订为契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在制定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相关政策。上海拟通过工伤保险托底、引进商业保险等方式,率先在快递、外卖、专车司机等八大类出行行业进行试点。届时,与平台企业签订协议的劳动者,将被完全纳入民事法律体系得到保障,进一步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公平就业、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社会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方面的相关制度。
据悉,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上海支持劳动者通过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实现多元化就业。但在提升就业率的同时,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却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去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八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对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合理休息、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权益都作出明确要求。之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研,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印发了相关实施意见,今年各相关部门将按职责分工施行。
受疫情影响,援企稳岗扩就业仍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据悉,“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支持培养万名企业新型学徒”继续被列入今年上海市实事项目。
除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多渠道支持灵活就业外,在保市场主体支撑就业方面,上海通过全面开展“促发展、保安全”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了解市场主体发展的实际困难和政策需求,精准施策,加大援企稳岗政策创新力度,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市人大代表、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许鸿蕨表示,在走访企业时发现一些政策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特别是减税降费等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也为稳就业起到了保障作用。
创新技能等级认定,高质量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
上周末,256名资深公交车司机经过专家评审,将在公示后成为上海首批以“直接认定”方式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就业人员。
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制度保障的同时,上海也多措并举,将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措施,继续加大正规就业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
市人大代表、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孙兴旺介绍,企业采取直接认定方式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上海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新尝试。
此次试点的首批获益者,是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的公交车驾驶员,他们都长期在一线为老百姓服务,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这次评审,他们将获得道路客运汽车驾驶员(三级)直接认定。
孙兴旺说,由企业自行制定评价标准、申报条件等,更有利于企业培养自身发展所需人才,并通过职工薪酬与技能等级挂钩,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以这次对资深公交车驾驶员的直接认定为例,不仅让这些资深司机在社会评价、薪资待遇等方面更有获得感,也将形成良好的“技能为王”氛围,带动年轻人才成长,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除了企业之外,物联网、养老、家政等41家市级行业协会也成为开展等级认定的评价主体。孙兴旺表示,上海的这一创新做法,不仅让大量不具备制定评价标准能力的中小微企业就业者能成为“有证一族”,方便就业,统一的认定标准也为人才流动提供便利。而且,行业协会对国家标准、市场需求敏感度高,能够及时修订标准,为用人单位提供可用之才。
本月起,职业院校毕业学年学生也被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范围,将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评价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精准对接。市人大代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院长叶银忠介绍,他们学校开设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目前已涵盖生活照护、医疗辅助照护、康复照护、心理模块等方面,匹配当前上海养老护理技能评定的“高级”标准。该专业首批毕业生目前正在实习,由于技能上可以顺利对接养老院,护理站的实际工作场景,学生大多已与用人单位签约,“学以致用”成为就业的最强助推器。
除了行业协会,上海正聚焦新技术、新职业领域和紧缺急需行业,征集遴选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提供评价服务,有序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