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4月1日电 (单鹏)“呼叫中心业务是讯乐思核心业务,在自贸区支持下取得经营许可证,对讯乐思发展意义重大。”谈及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四川自贸区”)的发展,外商独资企业讯乐思(成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区运营副总裁梁斌如是说。

4月1日,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和川南临港片区的四川自贸区正式挂牌五周年。这块四川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试验田,五年来,在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减少制度性成本等方面持续发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正成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

讯乐思落地成都,是近年来四川自贸区吸引外资能力持续提升的缩影。去年9月,讯乐思成功拿到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中西部第一张外商独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发展走上快车道。

据了解,挂牌五年来,四川自贸区成都区域累计新登记企业18.86万余户,累计新增注册资本18231.14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累计新登记外资企业1685户,累计新增外资企业注册资本1787.29亿元。

同时,四川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持续推进。得益于成都中欧班列网络布局逐渐完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特色农产品等“四川造”商品源源不断进入欧洲市场。目前,成都中欧班列已开辟经加里宁格勒辐射西欧、北欧的海铁联运线路以及宽轨段经波兰斯瓦夫库夫直达波兰内陆的线路;新增成都至英国费利克斯托等城市的线路,境外联接城市拓展至69个。

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方面,位于泸州的川南临港片区,目前已常态化运行“泸州—上海”外贸集装箱往返班轮,马士基等全球航运巨头在泸州港设立集装箱还箱点;开通“广州—泸州”外贸铁海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泸州—昆明、攀枝花、成都”等内贸铁水联运班列。

引外资、促外贸,与制度创新密不可分。“五年来四川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超800项,其中多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综合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邓富华认为,四川自贸区作为“试验苗圃”,应着力推广有效制度、模式和经验等,让更多内陆地区参与开放型经济,以制度创新招引外资企业、培育外向型市场主体,提高内陆开放水平、增强经济韧性与活力。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盛毅表示,自贸区制度创新为内陆地区更大力度开放提供前期探索,下一步,四川自贸区应在投资贸易自由化以及优化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苦练内功”,“这是四川等内陆地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需要面对的课题。”(完) 【编辑:陈文韬】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