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22日电 22日,国新办就2022年一季度外汇收支数据举行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中国债券投资回报稳定,具有分散化投资价值;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金融市场还是持续对外开放,全球投资者也需要配置中国资产,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会上,有记者提问到,在中美利差收窄以及倒挂的情况下,近期境外投资者连续减持人民币资产,是否会加大人民币的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债券市场是否还有稳定的资金流入?

针对上述问题,王春英指出,跨境证券投资短期波动是全球市场的普遍特征,与直接投资等长期稳定性的投资相比,证券投资对市场比较敏感,而且交易便利,流动性也较强,容易出现流入增加或流出。这对越来越开放的金融市场来说是正常现象。

王春英表示,中国跨境证券投资阶段性调整也属于市场的自然反应。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相关的跨境资金流动更加活跃,也曾出现短期波动。跨境证券投资短期波动不代表外资流动的总体格局,更不能代表外资的长期投资意愿。随着市场对一些短期因素的消化和预期的释放,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长期价值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对于债券市场,王春英介绍到,回顾中国的债券市场开放发展历程,利差不是影响外资来境内买债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历史数据看,2018年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也曾收窄到历史的低点,但是债券项下的资金总体呈现净流入,并没有明显受到利差因素的影响。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债券在全球范围内有比较强的投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投资回报是稳定的。中国宏观大局稳定,通胀水平总体比较低,考虑通胀因素,中国实际利率明显高于美国,这有助于人民币币值稳定。根据测算,2018-2021年,以换算成美元的投资回报计,中国本币国债指数月度回报年化波动率是4.7%,低于美债,美债波动率是6.5%,中国债券回报的稳定性是比较高的。

第二,具有分散化的投资价值。中国宏观政策自主性较强,国内经济和政策周期与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并不同步,这有助于人民币资产成为具备独立行情的重要大类资产。2019-2021年,我国本币国债指数与美国国债指数的相关性仅为0.2,可以说基本不太相关。所以,人民币国债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分散化投资价值。

第三,全球央行储备多元化需求。当前,各国经营管理储备资产时,在满足储备充足性和流动性情况下,积极进行多元化投资。一个表现是境外央行配置人民币债券需求持续增大,一直以来都是增持境内债券的主力。截至今年3月末,境外央行投资我国债券的规模占外资总持有量的58%。人民币在SDR篮子中的权重是10.92%,而IMF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为2.79%,仍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第四,债券指数跟踪配置需求。近年来,中国的债券相继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带来了相对稳定的跟踪指数配置型资金。而且富时罗素全球债券指数宣布纳入中国国债以后,目前还处于分阶段扩容过程中,这将继续新增相关的全球配置资金。

第五,比较大的外资占比提升空间。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外资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占比是3%左右。我们过去说过很多次,与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相比,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有比较大的增配空间。

第六,便利的债券市场开放政策。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推出,持续提升投资者投资国内债券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境外资金流入。未来外汇局将坚持改革开放、延续外汇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保障跨境资金能够合法合规、顺畅进出,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市场。

王春英表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金融市场还是持续对外开放,全球投资者也需要配置中国资产,外资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中新经纬APP)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