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葵花药业(002737.SZ)披露了2021年年报。过去一年,葵花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4.61亿元,同比增长28.86%;实现归母净利润7.05亿元,同比增长20.59%;实现扣非净利润6.08亿元,同比增长28.31%。
这是自2019年实控人关彦斌辞去公司职务并由二代接班后,葵花药业首次实现营收正增长。
就主营业务未来发展及营销等相关问题,时代财经分别致电葵花药业董秘周广阔、公关总监贝莉娜,对方均以“不方便透露”为由拒绝采访。
受业绩信息刺激,4月22日上午,葵花药业封上涨停板直至收盘,报收15.52元/股,总市值90.64亿元。
销售费用同比大增34.66%
葵花药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儿童药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之一,旗下“葵花”主品牌几乎家喻户晓,“小葵花”系列在国内儿童药领域处于领军地位,已上市销售的儿童药产品近60个,涵盖儿童呼吸感冒用药、肠胃系统用药、补益矿维系统用药三个领域。
其中,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化痰止咳颗粒、金银花露、芪斛楂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麦枣咀嚼片、葡萄糖酸锌颗粒等销售额超千万品种超20个。
自关氏姐妹接手后,葵花药业连续两年所交出的“答卷”并不亮眼,年度营收更出现两连降。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葵花药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3.7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0.4%;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4.62亿元,同比减少20.81%;归母净利润5.84亿元,同比增长3.37%。
2021年营收实现正增长的一大原因是产品销量上升。财报数据显示,医药制造板块的销售量从2021的4.86亿盒(瓶)提升至2021年的近6亿盒(瓶),同比增加23.25%。
而这也许与2021年葵花药业成立的品牌与数字化营销管理中心不无关系。
葵花药业在年报中表示:“对于OTC药品企业来讲,品牌影响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葵花药业产品销售终端更多为OTC终端,所以品牌建设与打造,便是其扩大影响力的方式之一。
2019-2021年,葵花药业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2.77亿、8.73亿、11.75亿元,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9.22%,25.22%和26.34%。其中,2021年仅广告及业务宣传费就支出了8.69亿元。
对于2021年销售费用同比增加34.66%的原因,葵花药业解释称,系“本期公司对市场投入的广告、宣传投入增加所致”。
品牌打造与广告营销,是关氏姐妹的优势之一,她们都曾在葵花药业的广告部门历练过。
葵花药业现任董事长的大姐关玉秀,曾任葵花药业广告部主管、财务总监助理、重庆区省级经理、葵花药业伊春总经理、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总经理等职位。
担任公司总经理的二妹关一,在2002年入职葵花药业后,曾先后在葵花药业广告部副总经理、市场管理中心总经理等岗位上任职。
葵花药业在年报中提及,2021年,公司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特征,应用数字整合传播策略及技术,根据不同产品人群特点,应用不同媒介组合,灵活开展包括抖音、快手、小红书、百度搜索、梯媒户外、电视OTT、微信、微博等媒体,建立合规有效的营销传播模型。
“现在的媒体环境和以前不一样,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看电视的人少了,手机、社交媒体用得多,这势必会促使公司在整体宣传策略上进行调整,我们得跟随时代进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葵花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士解释道。
研发占比降低,以BD模式切入儿童罕见病领域
与大部分OTC企业一样,葵花药业重营销而轻研发,自主研发投入并不多。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葵花药业的研发投入为1.32亿元,相比2020年的1.14亿元增长16.29%;占营业收入的2.96%,与2020年的3.28%相比,减少0.32%。
“自主研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会考虑以其他合作方式去完善产品线。”上述董秘办相关人士对时代财经称。
2021年,葵花药业继续在外延并购上发力。除了以MAH模式(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药品上市许可人)并购获取6个儿童用药品种,为持续做大儿童用药产品群积聚势能之外,葵花药业还通过BD模式(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取得印度瑞迪制药两款儿童罕见病用药己烯酸口服溶液用散、曲恩汀胶囊国内代理权,以此切入儿童罕见病用药领域。同时,公司还先后参股、参投了北京法玛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中宝葵花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得怡欣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葵花药业战略部副总经理李晓曾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葵花药业做授权引进(License in)已经挺长时间,与国内与海外的企业都有合作。“我们不是做Biotech(创新药)的,但是临床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也很清楚。”
李晓表示,儿科作为一个全科,在临床上面临很多无药用的问题。“如果我们通过授权引进,在这个领域的责任感和商业化能力得到大家认可,或者更多人知道的话,未来可能儿科相关产品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会主动找过来,把产品交给我们卖,这是个双向良性互动。”
针对该两款儿童罕见病用药在国内的商业化落地情况,上述董秘办相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公司已经在逐步开展相关工作,还没有开始销售,受疫情影响,商业化的进度可能不会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