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替代人工的趋势愈发明显,尤其国内工业机器人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山东某机器人行业资深人士告诉 理想论坛记者,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宽,特别是锂电、新能源汽车等巨大的行业需求增量下,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明显增长态势,行业整体景气度上行。
记者从国内数家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获悉,当前市场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旺盛,各家企业的订单状态都比较理想。
前述业内人士还表示,虽然国内企业在技术能力、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厂商仍存在一定差距,但凭借交付周期上的明显优势,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的国产化率有望得到快速提升,国内企业有望分享到更多的产业红利。
(相关资料图)
新能源产业拉动需求增长
工业机器人是典型的通用设备,分为多关节机器人、协作机器人、Delta机器人和S CARA 机器人四大类。按其用途,又可分为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加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等。
目前,汽车制造业和3C行业仍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下游应用,合计占比近50%。
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需求持续火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国内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与1-4月相比,增速提升0.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约5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锂电和光伏等行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新能源产业成为工业机器人重要的应用领域。
以锂电行业为例,目前电池厂在锂电池的结构体系上频频出新,刀片、弹匣、大圆柱电池等新形态层出不穷,锂电单线产能提升的同时差异化水平也愈发明显,这恰好对应了工业机器人的特性。
“目前锂电池行业订单更倾向于多批次、小批量的模式,工业机器人对适应各种工艺、产品的复杂变化具有天然的优势。”国内某机器人厂商高管对记者表示,“在原材料涨价压力下,电池厂也更加注重效率和成本控制,机器替换人带来成本下降的同时,对生产流程中精度和质量的提升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国内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厂家埃斯顿(002747.SZ)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判断在未来2-3年内,工业机器人在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应用将持续高速增长,公司也积极在以自身核心部件和机器人产品上的优势向新能源产业的自动化业务上延伸。
在新旧需求拉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放量增长。MIR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出货量为6.6万台,同比提升20.5%。
记者从工业机器人行业相关上市公司了解到的情况也印证了当下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火爆。
前述埃斯顿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能利用良好,当前公司智能产业园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明年完工,最终可实现5万台套产能。
此外,新时达(002527.SZ)、拓斯达(300607.SZ)和汇川技术(300124.SZ)的相关负责人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状况比较理想,产能利用率较高。
国产化进程加速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可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三大方面。从成本看,上游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比最高,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60%以上,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但目前大部分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特别是最重要的三大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的国产化率分别仅为36.53%、24.50%、31.20%。
“虽然目前国外核心零部件厂商在产品及份额上的优势仍然明显,但国产厂商正凭借供货周期短的优势快速挤占外资厂商的市场份额,整个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在持续提高。”前述企业高管向记者介绍。
记者了解到,由于供货周期短,且能为下游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器人本体制造商正在优先选择国产核心零部件。
以减速器为例,绿的谐波(688017.SH)的平均交货周期约为2个月,相较同类产品外资品牌哈默纳科10个月的交货周期缩短,业内估计,当前绿的谐波在国内机器人厂商中的占有率达80%以上。
前述高管表示,当前各大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厂商都在快速扩产能抢市场,对于产线的建设速度要求较高,外资品牌很难满足这样的要求,这对国产机器人及零部件厂商来讲可谓是一段发展的黄金期。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工业机器人内资企业出货量达2.1万台,同比增长29%;外资企业出货量4.4万台,同比增长17%,国产企业的赶超趋势明显。 $埃斯顿(sz00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