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老汉还未走近,赵津伟已喊了出来,父子相拥而泣,盼了17年,这是父子首次相逢。6月19日是第十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 “开放日”,在西湖区留下街道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寻亲17年的赵津伟终于圆梦。

2005年1月27日,从深圳西开往上海南的K198次火车上,一名年约7岁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来到了杭州,乘警发现了小男孩,在火车上寻找其家人未果之后,将他转送到了杭州东站派出所,后来他被安排到了杭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生活,工作人员给小男孩取名赵津伟。

为了帮助小津伟早日回家,救助站寻亲团队详细了解了他走失的经过。“当时顽皮,在外面玩耍时爬上了一辆货车,迷糊睡着了。等醒来时,我都不认识了。”这些年,赵津伟依旧记得从家门口能看到黄土坡和山峦……根据这些线索,救助站寻亲团队判断他的老家应该位于石家庄以西,山西或石家庄往北。然而,救助站联系了那一带上百个村庄和派出所,都失望而归。

另一方面,赵津伟的家人老马也在寻找儿子。在山东枣庄,父亲老马以种地为生,农闲时分,他骑上小摩托三轮车,装着被褥,去找儿子。18年,他走遍了福建、东北、山东、安徽、江苏,依旧无果。

按照规定,18周岁成年后,赵津伟又到了杭州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生活。为了让他能掌握一技之长,福利院送赵津伟去现代汽修学校,读了中专。2016年4月,赵津伟在杭州殡仪馆得到了一份工作,开始自食其力。

这些年,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综合业务科科长左伟与赵津伟保持联系,左伟说,每当过节时,找他聊天谈心,他都会问,他的家人还能再找到吗?今年,借助公安刑侦技术,上百通电话的反复联系、查找、核实,赵津伟终于与家人团聚。

其实,像赵津伟这样的受助者还有很多。寻亲返家,是救助站数十年如一日在做的工作。 十年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困难群众68832人次,其中帮助7086名精神障碍、危重疾病等特殊疑难对象寻亲成功、找到家人,帮助返乡39386人次,并以集约化救助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市一体化救助合力,提升“大杭州”综合救助实力。

杭州市救助管理站于2021年提出“集约化救助管理模式”概念,即以市级站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卫星站提档升级,由中心站向卫星站提供照料管理、寻亲甄别、接送返乡和业务指导,促进救助服务优质均衡。同时,以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张能庆公益服务站为代表的社会公益组织,与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组成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公益联盟,共同搭建救助兜底保障网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