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网讯 近来, 亳州市谯城区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健全人才工作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强化人才激励保障,着力构建乡村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养本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人才“活水”。
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勾画人才培养“路线图”。该区坚持目标导向,围绕乡村振兴重点特色产业需要,确定乡村人才培养具体方向,以人才引领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围绕牡丹、菊花、亳芍、辣椒、白酒、乡村旅游等重点特色产业,谯城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谯城区“1125”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方案》,分类建立本土产业人才库,组建产业顾问团,储备各类乡村产业人才1300余人,为精准开展乡村人才培养打好基础,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建立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细化30项本土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领域、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和培养路径,持续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农村实用等领域涉农人才培养跟踪指导。
紧盯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育,划拨支持资金284万元,实施“乡土能人领军计划”和“1831”乡村产业创新团队人才项目,先后选拔培养“乡土领军能人”57名,乡村产业创新团队43个,支持乡镇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生产技术能手,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聚焦乡村紧缺需求,打好人才下沉“组合拳”。该区坚持需求导向,着力补齐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科技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缺口,充分发挥各类乡村人才“主力军”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党管人才,区委组织部牵头制定出台《谯城区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组建金融、电商、法律、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六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服务队,引导4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173名驻村干部下沉一线,落实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点题培训等5项服务内容,推动解决中药材、辣椒、生猪等产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分领域组建专家决策咨询组,在农业“十四五”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产业示范强镇等重要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方面,积极听取意见建议。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邀请省、市专业技术人才,深入一线开展政策讲解、法律咨询等活动35场次,利用农广校、“乡村讲堂”、农技推广等平台,为农民群众答疑解惑2000余次。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实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定向评价和“凡晋必下”制度,2021年以来服务基层一线的7名专业技术人才先后晋升为中高级职称,激励更多人才在基层建功立业。
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当好引领发展“带头人”。聚焦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把乡土人才队伍挖出来、聚起来、强起来,让人口变人才,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该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715名,从村级后备干部中选拔具有带富能力和发展意识的人员进入村干部队伍121人。坚持骨干带动、示范引领,引导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全区共有合作社207家、家庭农场259家。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轮训、职业农民培训,培养豆角种植大户蒋坤、蛋鸡养殖能手崔海朝等致富带头人674人。该区从熟悉农业农村技术人员、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人员中招募选派243名科技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区21个乡镇243个村(社区)进行培训指导,服务范围覆盖超2万余农户。邀请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来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整合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各类培训项目资源,通过集中培训、定向委培、师傅带徒、点单培训等形式,抓好乡村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小麦粮食作物、设施温棚、果蔬种植等7个专题培训职业农民610人,不断提升乡村人才能力素质。(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王传杰)
来源:安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