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保险业有哪些前景值得期待?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明保险业标准化发展方向。

《规划》从标准化辅助现代金融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提出了完善金融基础设施标准,标准化引领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拓展升级保险市场标准等多项要求。

对于保险业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路线,《规划》勾画了明晰的轮廓,包括拓展升级保险市场标准、财产险制定车险领域标准、探索巨灾保险标准化等。

人身险:建立商业医疗、长期护理、养老服务等标准

对于保险产品市场供给问题,《规划》指出,要拓展升级保险市场标准,聚焦满足消费者需求与服务社会民生,重点加快保险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与服务、保险管理标准研制。围绕人身保险方面,《规划》要求制定商业医疗、长期护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标准,支撑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事实上,为推动保险行业与大健康行业跨界融合,更好地引导健康服务支撑保险业务发展,促进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2021年9月1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联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发布《保险业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保险业的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工作做了顶层设计,分为“基础共标准”“产品与服务标准”“行业应用标准”“关键疾病健康管理标准”“服务供给标准”五个部分,总计138个标准化的小项。

在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超过1000个,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产品。资深精算师徐昱琛指出,当前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产品供给还算丰富,但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在长期护理险方面参与较少,不同保险公司在养老社区等养老服务方面的发展步调并不一致。

徐昱琛表示,制定商业医疗、长期护理、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方面标准,对于保险公司和消费者来说是双赢的,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提供服务过程中有标准化样本可以参考,不需要“另起炉灶”,消费者也能够了解产品过程中有可参考的依据。

财产险:聚焦车险、巨灾保险等领域标准制定

财产险的标准化路线重点聚焦于车险领域,《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机动车辆保险等领域标准制定。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此前的2019年4月,保险业协会发布了《机动车保险车联网数据采集规范》等四项协会标准。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专家朱少杰分析指出,规划推进金融标准化,特别是制定市场基础数据和监管数据标准,有利于提高车险管理的精细化水,促进车险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也利于理顺保险科技与业务边界的关系,防范借科技名义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机动车险标准化制定对于新能源车险业务而言尤为关键,行驶数据的读取、存储和使用等标准有待成形,解决了数据安全问题,才能为新能源车险业务的创新发展打好数据基础。”朱少杰补充表示。

除了车险领域标准化制定,《规划》还要求探索巨灾保险标准化建设。在巨灾保险建设方面,目前深圳、宁波、云南等地已经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巨灾保险试点,巨灾保险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也初步显现效应。保险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地震巨灾保险共同体累计为全国1281万户次城乡居民提供超过5250亿元的巨灾风险保障。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现在的巨灾保险缺乏标准导致各地的巨灾保险方案保障内容与保障水设计各不相同,一些巨灾保险方案与普通保险的界限不明确,提供了大量普通风险保障,降低了巨灾保险本应该发挥的作用,侵占了普通商业的市场空间。加强标准化建设有利理顺这种关系,发挥巨灾保险在巨灾风险保障中的应有作用。

保险科技:加强标准供给,减少“各自为政”

对于保险科技的探索和应用,《规划》要求加强保险科技标准供给,支持新技术在保险行业规范应用。

在保险科技标准化探索方面,期,保险业协会发布了《保险行业基于容器的云计算台架构》《面向保险行业的微服务架构技术能力要求》《保险行业基于容器的云计算台成熟度模型》《保险行业应用开发的微服务架构成熟度模型》四项保险行业云计算相关标准。不过,某寿险公司技术开发部工作人员表示,当前行业内各公司在保险科技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壁垒,行业也缺乏统一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加强保险科技标准供给,有利于减少各保险公司“各自为政”的局面,减少同一功能被不同保险公司重复开发的情况。

此外,对于保险中介机构、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交流合作等问题,《规划》要求制定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业务信息交互标准,加大与交通地理、医疗卫生、社保等领域标准化交流合作力度,促进跨行业融合标准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