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张广凯)减持京东后再减持“小腾讯”,2亿港元回购……2022年一开年,腾讯又开启了“自救模式”。

港股上市的腾讯控股(00700)今天盘后发布公告,公司于2022年1月5日当天回购47万股股份,共耗资约2.03亿港元。这是时隔三个月之后,腾讯再次进行股份回购,并且创下了近期最大的单日回购金额。

在国内反垄断政策打击下,腾讯控股自去年2月以来股价一路下跌,较高点已经接近腰斩。

来源:Choice软件

为了维护股价,2021年8月19日起,腾讯开始密集回购自家股票,整个9月份几乎每个交易日都要回购1亿港元。

来源:Choice软件

根据财报披露,去年第三季度,腾讯累计回购了约26亿港元的公司股份,合计558.18万股,且已被注销。

一般认为,回购股份并注销,有益于提升每股收益,并且管理层“自己抄底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证明对公司前景的信心,从而提振股价。

对于腾讯来说,除了在资本市场上回购股票,更重要的是如何挽回自己的公众形象。而近期腾讯频繁对投资对象进行减持,或许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1月4日晚,腾讯控股宣布小幅减持美股上市公司Sea Limited(冬海集团),持股比例将从21.3%降至18.7%,腾讯对Sea持有的投票权预计将减少至10%以下。

有“东南亚小腾讯”之称的冬海集团,在腾讯、高瓴等资本的加持下,经过十余年发展,旗下已拥有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平台虾皮(Shopee)、东南亚最大的游戏公司Garena、和数字金融服务SeaMoney等三大业务板块。

这是继减持京东之后,腾讯又一次大手笔减持。上个月,腾讯刚刚将自己对京东集团的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认为,腾讯减持以京东为代表的同行业巨头公司股份可以适当减缓大平台和垄断的压力,是践行可持续发展,响应国家共同富裕、公平竞争号召的重要动作。不排除腾讯未来还会继续减持其他持股较多的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为了顺应监管趋势,其他互联网平台公司也可能会缩减或退出其他平台的投资。

中信建投指出,2021年腾讯三季报中,美团、京东、拼多多等近万亿市值的联合营公司在腾讯资产负债表上仅3762亿,前三季度利润表贡献值为-82亿。

如此看来,在互联网同行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减持这部分股份,不但有助于主动剥离垄断嫌疑,并且也有助于改善腾讯自身的盈利状况。

不过,相比于释放过往投资成果,能否在未来持续进行新的投资并且盈利,才是腾讯当下遇到的最大困难。

如今,对外股权投资早已成为腾讯盈利的一个重要来源,在2021年半年报中,投资收益占腾讯利润总额将近一半。

然而在国内政策环境下,腾讯新增对外投资势必将受到更严格的审查。

就在今天,市场监管总局集中公布13起行政处罚案件,涉及腾讯、阿里、京东、哔哩哔哩等众多互联网公司,腾讯成为被点名最多的一家,涉及到8起案件。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是腾讯最大的“雷区”。

显然,仅仅依靠股票回购,和剥离已经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的投资对象,并不能洗清腾讯的“垄断”嫌疑,从而根本上扭转公众对公司的认知。

净利润十年来首次同比下降之后,能否真正找到一条不依赖于垄断的盈利之道,才是腾讯“自救”的根本出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