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徐翔,右手裘国根,这并非梦境,而是真实的商标江湖。

很难想象,8年前私募江湖中最具影响力的两个IP,如今却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收入囊中。


(相关资料图)

伴随着资管行业蛋糕逐渐做大,一些知名头部IP也成了香饽饽。在头部机构集中精力追求投注业绩、渠道建设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商标已被他人抢注,这对机构来说,无疑是“后院起火”。

资管业的商标江湖极为诡谲。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不仅巴菲特、芒格、王亚伟、徐翔、裘国根等”大佬IP”疑似被抢注,同时也有很多公募基金因商标被他人抢注,导致这些“正规军”被挡在专利注册的门外。

“大佬IP”频频被抢

“个人IP没被抢注过商标,简直不好意思自称大佬。”一句话道出了资管行业的抢注乱象。

近日,前海开源知名基金经理崔宸龙的名字,出现在商标注册申请中。此前2020年,前海开源曾经成功注册“王宏远”商标。前海开源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基金公司李鬼事件不少,提前商标注册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注册。

对于头部IP来说,最风光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

2012年5月,公募一哥王亚伟离职奔私,这也是资管行业最被关注的一次“公转私”。2012年12月,王亚伟便与招行独家合作的私募产品募集完成,刷新了诸多纪录:募资规模达20亿元,首募成绩打破行业纪录;固定管理费率达到2.5%,刷新此前2.2%的最高纪录;认购门槛最高达到2000万,刷新重阳一期创下的1000万门槛的纪录。

沉浸在“开张大吉”氛围里的王亚伟,全然不知“后院”已被盯上。2013年1月19日,深圳市金信诺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王亚伟”商标。

在商标注册江湖中,抢注知名基金经理IP,似乎没有数量上限。北京派立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曾一日抢注3个头部IP。

2014年11月14日,北京派立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申请注册“裘国根”、“国根”、“徐翔”等3个商标,将当时阳光私募行业两个影响力最大的IP纳入了麾下。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信息显示,“王亚伟”“徐翔”“裘国根”等商标均已被注册成功。“徐翔”的IP被抢注可谓百密一疏。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徐翔彼时任职的泽熙投资在2013年便注册了泽熙投资中英文商标,却遗漏了更受关注的“徐翔”商标。

此外,“但斌”“林园”等知名IP也曾被申请注册,但未获成功。

知名基金经理中,也有一些大佬会注重个人IP的自我保护。2019年4月,睿远基金就成功注册了“陈光明”、“傅鹏博”商标。陈光明的“人间清醒”或出于无奈。早在2018年5月,深圳前海大易投资有限公司便申请注册睿远基金中英文商标,彼时陈光明刚刚从东方红资管辞职三个月,尚在静默期。

国外的知名IP也很难幸免。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也难逃被“抢注”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同时盯上“巴菲特”商标的有好几人。最后,“巴菲特”商标被下手最早的王庆章注册成功。

作为巴菲特搭档的芒格也难逃抢注厄运。“芒格”、“查理芒格”的商标,被三个不同的主体先后注册成功。

沪上某私募机构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很多圈内知名的投资经理IP之所以没有被抢注,可能还是因为没有“出圈”。即便是目前常常被冠以“一哥”、“一姐”之称的基金经理,当下的影响力还是不及前面被抢注的“大佬”。

商标猎手?

商标大战中,不少基金公司已安全上岸。

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华夏基金、广发基金、上投摩根、东证资管、易方达、诺安基金、益民基金、南方基金、浙商基金、泓德基金、鹏华基金、南方基金、淳厚基金、长城基金、富国基金、惠升基金、嘉实基金、鹏扬基金、华夏基金、长盛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守住了自己的“领地”。

在成功的案例中,部分基金公司的“荣耀”归于股东。广发基金、永赢基金、瑞达基金、兴业基金、兴证基金、凯石基金、利得基金、中加基金、英大基金等公募基金公司,商标都由其大股东成功注册。

大股东注册商标成功,成功断了抢注者的念想,同时也为基金公司自己注册增加了难度。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宁波银行注册“永赢基金”成功后,永赢基金申请“永赢基金”商标则以失败告终。

也有股东注册商标失败后,基金公司自己注册成功的案例。譬如,朱雀投资早在2016年3月申请“朱雀基金ROSEFINCH FUND”,而朱雀基金于2019年7月发起申请,最终获得批准。

此外,嘉实基金、万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等公司的slogan都注册了商标。还有一些基金品牌,也都被注册成了商标。譬如,前海开源注册了“基金星球”;鹏华基金注册了“ASHARE”“分级基金超市”;招商基金注册了“基金易”;万家注册了“懂你投”;华夏基金注册了“智汇通”;天弘基金注册了“爱基金”。不过,天弘基金“理财节618”,遭到了驳回。

从商标注册,也能看到一些机构的未雨绸缪。2018年,华泰证券申请注册“华泰基金”。在此之前,华泰证券在公募基金领域早有布局,分别参股了华泰柏瑞基金与南方基金。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不少公募基金公公司仍受困于注册商标的路上。

恒越基金以及其股东恒越投资曾多次尝试注册“恒越基金”,均被驳回。困在注册流程中的基金公司还有明亚基金、南华基金、华安基金、开元基金、兴华基金、东方基金、华富基金、九泰基金、国泰基金、蜂巢基金、华宝基金、德邦基金、财通基金、新华基金等14家基金公司。

其中,华安基金、国泰基金等公司作为“老十家”,仍在为商标注册发愁,难免让人叹息。华安基金在2016年申请注册“华安基金”、“华安基金HUAAN FUNDS”等商标,均以失败告终。国泰基金则“屡败屡战”,2022年1月又重新发起申请,截至发稿仍在流程中。

商标大战背后,暗藏一些勇猛精进的“商标猎手”。

比如,明亚基金申请“明亚基金”商标之所以被驳回,是因为被上海未苏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末苏”)抢先注册。上海末苏的的商标申请计划要比明亚基金早上一年半。

据时代周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26日上海未苏同时提交了34家基金公司的商标注册。但从从结果来看,上海未苏的上述操作均以失败告终。

沪上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海未苏这种一网打尽式注册明显为“恶意抢注”行为,面对这类“商标猎手”,公募基金公司应当保持警醒,维护自身权益。

外资机构抢滩

相比国内资管机构对于商标的“漠视”,外资机构对于商标注册颇有“抢滩”意味。

如桥水联合在2016年11月便申请“桥水”系列商标。此外,桥水联合在初次申请“全天候”商标注册被拒之后,还进行第二轮注册,最终成功获得“全天候”商标。

富达国际则完美演绎“广撒网”和“早占位”的操作。早在1997年,富达国际便注册富达系列商标。此后富达系列商标,由FIL有限公司申请,其一口气申请了十余个相关商标。

全球资管巨头贝莱德也深谙“赶早不赶晚”要义,2003年2月便对“黑岩”商标提出申请;并于2008年申请了“贝莱德”商标。

外资机构显然已经有一整套成熟的打法。摩根大通对于“摩根”商标的注册,始于1994年11月。摩根大通商标注册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与时俱进,在2019年5月还注册了“摩根币”,坚决不给“蹭热点”的机会。

当然,百密一疏也是商标注册的常态。尽管高盛在1994年便申请注册“高盛”商标,但“高盛集团”及“高盛国际”商标,却已被人捷足先登。

先锋领航则卡在“先锋”商标上。2004年招商基金申请注册“先锋”商标,后来却被国内民营金融机构先锋金融控股成功申请“先锋”商标。好在先锋领航守住了基本盘,在2010年申请“VANGURD”商标成功。此外,2018年申请的“先锋领航智投”,也获得批准。

有趣的是,股权转让的后遗症,也体现在商标申请中。2020年,纽银梅隆银行自开始另起炉灶,重新申请“纽银梅隆”商标。但目前来看,“纽银梅隆”商标仍归属于西部利得基金。纽银梅隆银行要想成功申请商标,绝非易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