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一季度国民经济能够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保持总体平稳运行,非常不容易,彰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也坚定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经济稳,则人心稳、大局稳。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
今年以来,国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也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一季度国民经济能够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保持总体平稳运行,非常不容易,彰显出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也坚定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从发布的数据看,中国经济稳的底盘依然坚实。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蹄疾步稳。消费“压舱石”作用显现,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69.4%,比上年同期提高18.7个百分点。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得到控制,消费恢复态势有望持续。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随着我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势头将增强,有利于带动产业投资增长。外贸进出口开局平稳,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外贸新业态将快速发展。
同时,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品、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等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当然还应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没有改变,一些不利因素也在复杂演变,我们对挑战考验还要有充分的认识。
比如,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0%、5.2%,反映出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尤其突出。这同时也表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
从全年看,今年我国确定了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对于一个总量达114万亿元的经济体来说,5.5%的经济增量,相当于5年前增长7.4%、10年前增长10.5%。在内外形势发生新变化的当下,完成这个目标,要求我们更加奋发有为、善于作为,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事实上,4月份以来,各地正积极实施退税减税降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专项债发行使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支持企业稳岗等政策,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15日,有着超过40000名员工的广达上海制造城已有序开展复工复产;18日,吉林长春市46户省属重点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动态清零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从工地到厂房,从港口到农田,相信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地,必将激荡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强大力量。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长期看,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当下,国民经济平稳开局中,有亮点,也有难点,有希望,也有困难。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稳扎稳打,主动作为,就能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勇毅前行。(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