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疫情过去,请大家在小区里看到邻居就点头微笑吧,也许我们彼此还不知道对方长相,但也许你微笑的人,就是这次疫情中帮助过你的人。”
我父母所在的小区的邻居米娜早晨发出父亲缺药的求救,晚上就收到小区邻居志愿者接力弄来的特殊药物,当晚她在业主群致谢时说了这样一句话。
一场疫情,让无数人感慨,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那么多的好邻居,真正意识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意义。2-103、3-1003、8-1101……户号代号背后,被口罩掩藏着的,是一张张真诚善意的笑脸。
类似的感动每天都在身边真实发生。
“9楼小王”发来一张截图,说自己被14楼的邻居整破防了。原来,楼里的保供物资到了,但当日需要核酸检测,防护服不够。同楼栋的志愿者开始主动请缨,只做基本防护来承担配送任务。独居的14楼小殷阻止了率先举手的12楼小张,他说自己一个人住,“万一不小心感染上了,影响的范围也少”。
父母让远在浦东的我感到放心。靠谱的邻居志愿者们,除了保障整个小区的基本物资和有序核酸,甚至连帮忙发动车子的细节都考虑到了。我着实有些惊讶,疫情之前,许多居民都表示,顶多只认识楼里的少数人家,见面也顶多点个头,不太相互过问什么,我常觉得“我们小区的人好像比较高冷”。
危难时刻,人们发现,曾经印象中的高冷邻居悄悄留意到你的需求,曾经的摩擦和嫌隙可能就被几个苹果、一袋米、一声问候给化解了。
对许多人来说,这样的特殊时期,社区带来的亲密感甚至大过了传统的亲缘体系。同时,有的小区在业主自发成体系的志愿者管理下,哪怕居委和物业人手不够,自治水平也相当高。不少人经历过这次的共患难,逐渐形成一种共识,要把疫情时结下的情谊延续下去。
如何延续?从欢迎痊愈的感染者邻居回归社区开始,从关心楼里的独居老人、困难群体开始,从互相点头微笑开始……更重要的是,从此大家更应该认识到,社区是一个共同体,在遇到困难、挑战的时候,需要每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疫情过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总难免还会发生摩擦,谁家装修了,谁家吵架声音大了,谁家不小心剐蹭了邻居的车子……那时,一定要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多想一想疫情时的邻里温暖,多多互相站位思考。
把这种情谊延续下去,也是把社区治理的“正能量”进一步激发出来。本轮疫情下因团购或核酸而“炸”出来的业主群,一些通过疫情排摸的“困难户”名单、暴露出的“问题清单”,都是宝贵的社区治理经验,这样的“实战演练”所得千万不要浪费。业主群、楼栋群、志愿者群,也都可以在今后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完全可以期待,诸如电瓶车违规充电、垃圾分类、停车难等等问题,有可能借此在业主、居民中进一步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也可以跟居民更好地互动、交融,形成大的社区治理共同体。这样,社区的每个人将有更多、更长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原标题:战疫观 | 等疫情过去,别忘了继续给邻居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