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22年绵阳市科技工作会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表彰了2021年绵阳市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并研究部署了2022年重点任务。

“2021年全市科技系统扎实推进各项科技工作,2022年要按照‘1163+5’的工作思路,采取挂图作战,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绵阳科技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突破。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国家战略力量建设服务保障,一方面要干出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工作的亮点和特色。”绵阳市副市长刘海昌在会上强调,全市科技系统要认真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使命、强化重点、强化整合,明确职责使命,抓强工作重点,形成强大合力。

2021年绵阳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14%,居全省第一;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21.18亿元,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2326.5亿元,居全省第二;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24家,四川省瞪羚企业总数达14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653家,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49.9亿元。

会议提出,今年,绵阳将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净增长120家,高新技术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443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700家,瞪羚企业达到20家,科技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3亿元;获国家级奖励4项以上,省部级奖励35项以上,促进120项以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40亿元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保持全国城市领先,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保持全省前列。

绵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琳在做工作报告时强调,2022年全市科技系统要全面叫响“提神、提速、提量、提质、提效”的进取精神,要奋力提升科技城创新能级,擦亮科技城“金字招牌”,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中奋楫而上。

下一步,绵阳将重点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创新园区提质增效、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六大计划,深入推进市级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科学技术奖励改革三项改革,重点谋划借力“最强大脑”、实施“招院引所”、建好“两平台”、打造创新联合体、开展“科创绵阳”系列活动“五件大事”。

2022年绵阳市科技工作会议现场。罗洪焱 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