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8月20日,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举办的“2022夏季峰会——金融助力稳增长与财富管理高质量发展”在京召开。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表示,促进增长动能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必须摆脱对以往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我国投资潜力巨大,有众多新的投资增长点可以抵消房地产投资放缓的影响。
胡晓炼谈及,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投资方面存在几个不平衡的问题:面子多于里子,重形象工程,轻环境治理;地上多于地下,重建高楼大厦,轻地下管廊;城市多于乡村,重建现代化大都市,轻乡村建设改造;传统加工多于自主创新,重产业链低端制造和代工制造,轻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数量多于质量,产业大而不强问题比较突出,等等。新的投资增长点要解决这些不平衡问题,把短板补上。
关于新的投资增长点,胡晓炼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一个是交通、能源、水利、国土治理、农田改造、城市地下管廊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面临巨大的公共投资需求;另一个是数字经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是新一轮企业和民间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不但规模巨大,质量也将全面提升,是实现我国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为保障新一轮投资落地生效,胡晓炼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第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激发企业和民间投资;第三,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吸引全球资本进入中国。
就完善长效投融资机制,胡晓炼认为,对于一部分具有准公共性质的项目投资,短期收益虽然不明显,但长期收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能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支撑。为满足此类项目投资需求,需要拓宽可负担的长期资金筹措渠道。过去以土地财政和政府平台为主的融资模式需要调整,可以考虑充分利用中央政府高信用等级优势,扩大中央专项债券发行;拉长债券发行期限,增加30年及以上期限债券发行,目前这一长期债券占比不到4%,有较大提升空间;发挥利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作用,带动民间社会资本投入。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过程中,要更多发挥市场作用,把准公益性基础设施使用者付费作为普遍方式,低费率、长周期,实现项目使用周期、融资周期的现金流全覆盖。
胡晓炼还表示,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激发企业和民间投资。资本市场可以替代房地产市场,成为居民长期投资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渠道。我国是世界储蓄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要把丰沛的储蓄调动起来、运用好,投入资本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投资来源。同时,加强公司治理至关重要,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长期来看取决于资本市场是否公开、公平、公正。
最后,胡晓炼强调,要继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吸引全球资金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增强市场的吸纳和包容能力。我国股票、债券市场规模均已位居全球第二,资本市场的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相互促进,将大大提升对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