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磐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3只债券违约,涉及规模36.49亿元,非流动负债373.39亿元,负债总计600.61亿元。

这仅仅是中融新大金融板块困境的冰山一角。自2020年7月至今,中融新大被执行金额超22亿元,且已连续11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同时,其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清涛股权也已遭超百次冻结。

这位昔日山东第二富豪和青岛首富,从2017年以575亿元身价排名胡润富豪榜第28位(在是山东省内仅次于魏桥创业的张士平),到从该榜单上销声匿迹,也不过三年的时间。

Wind数据显示,中融新大旗下3只债券“18中融新大MTN001”“18中融新大MTN002”“17中融新大MTN001”已构成实质性违约,规模达36.49亿元。

同时,联合资信已将该公司及其债券的信用等级由BB下调至C;标普评级曾在2019年11月将中融新大评级降至CCC-;惠誉也曾将其调降至CCC,三家机构给出的降级原因均集中在流动性问题上。

2018年,王清涛曾在金融业务多年激进扩张后坦陈,“金融以后不扩张了,现在的重点要回归到实体,把产业做得更精、更深一些。将来要形成七分实体、三分金融的局面。”

但显然狂奔猛进的中融新大金融业务难踩刹车,中融新大资金链危机愈演愈烈。

中融新大前身为山东焦化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能源化工、矿产资源、物流清洁能源、金融投资为主业的公司,创立于2004年,目前拥有山东物流、中融投资、中融新大矿产、山东焦化控股、山东铁雄新沙等196个成员企业。

其创始人王清涛1962年出生于山东滨州市邹平县,18岁高中毕业后,进入济南军区当了三年步兵,1983年退伍之后被分配在邹平县物资局工作。

市场经济浪潮下,彼时国企鼓励公务员下海,“物资行业里,最有价值的就是能源资源,于是开始跑了煤炭”,王清涛后来在回忆下海经商时如是说道。

2003年之前,他通过做煤炭经销生意攒到了第一桶金,约七八百万。随后,王清涛又贷款数亿在邹平成立一家焦化公司,建起一个产能60万吨的焦炉,他的人生轨迹由此改写。

得益于焦炭项目是彼时邹平县的重点立项工程,该公司迅速起步,2008年其销售收入已达86亿元,这也是王清涛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焦化大王”的起点。

王清涛的发迹离不开贵人的扶持。他“十顾茅庐”找到当时中国最大民营钢企沙钢集团创始人沈文荣,“我跟沈文荣说,你要建最大的钢厂,我要建最大焦化厂,我愿做你的马前卒。”

其于2007年8月联合江苏沙钢集团、山东新汶矿业投资30亿元成立了产能达400万吨、被称为山东第一煤化工园区的铁雄新沙,王清涛随即上位山东乃至全国焦化大王。

好景不长,2008年之后,金融危机之下的钢铁业状况每况愈下,下游需求长期疲软造成焦化企业持续低迷。直到2012年,山东焦化等来了再进一步的机会,彼时山东计划打造国际化企业,而山东焦化上榜其名单,随后通过企业的并购重组,山东焦化进一步壮大。

不过,在此次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煤焦钢行业去产能的背景下,钢企连带着下游焦企普遍亏损,未雨绸缪的王清涛将目光转向了金融业,开始了他的多元化之路。

“为什么很多实体企业要做金融、搞房地产,因为企业家摸不清楚行业周期,不知道行业拐点什么时候到来,不知道什么时候风向变了,他害怕。”王清涛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

多元化发展是把双刃剑,有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也有可能面临新的危机。

2015年8月,已然下定决心征战金融市场的王清涛成立中融投资(青岛)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焦化的金融板块起航。

据不完全统计,中融新大在两年间斥资超100亿元进行了5笔重大收购,此外还陆续参股了多家银行股权,包括晋城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厦门农商行、齐商银行、邹平农商行等。

其中,2016年11月,其尝试以50亿元的高溢价购买四川信托30.25%股权,这笔重磅交易将王清涛扩张金融业务的野心显露无遗。但因四川信托股东的不配合,交易最终未能达成。

在2017年完成多笔收购以及参股之后,中融新大的金融业务板块基本成型。

在此期间,王清涛还迫不及待地把山东焦化更名为金融味十足的“中融新大”,原本公司经营范围以焦炭加工与销售为主,更名后其在焦煤两大发家业务之外,还增加了以自有资金对外投资,其金融梦在圈内尽人皆知。

虽然中融新大靠煤炭、焦化起家,目前这两大业务仍在进行,但王清涛近年来不仅通过不停歇地买买买推进在金融市场的布局,而且其将越来越多的资源放在了主营业务之外的金融板块,但激进扩张之下资金流动危机已悄然逼近。

中融新大在2018年提出一个“小目标”,即2020年实现参控股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公募基金等10家年营收超50亿元的金融机构,整个集团在金融板块带动下实现年经营收入500亿元,利润300亿元,总资产达4000亿元,但目前来看纯属一场“黄粱梦”。

原本并不差钱的中融新大,在频繁收购和参股之下现金流变得异常紧张,诸多借款还不上。

其实自2018年7月开始,中融新大多只债券就出现崩盘危机;2019年国民信托20亿贷款到期但本息都未收回,此事犹如打开了中融新大金融业务暴雷的潘多拉盒子。

由于不能按期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其近年来频繁被债权人告上法庭。据天眼查,中融新大目前涉诉案件457件,原告包括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数十家金融机构,涉诉金额超45亿元。

除了不能按期还款,中融新大还对外进行了规模过大的担保。截至2021年Q3,其对外担保合计49.28亿元,其中诸多担保基金别说利息,就连本金也并未得以归还,值得一提的是,其担保对象中有一部分存在失信被执行记录。

在上文所提到的36.49亿元违约债券之外,中融新大旗下还有存量规模为56.21亿元的6只债券尚未到期,除1只债券到期时间超过2年,其他5只到期时间最多不超过1年。

与此同时,中融新大的债务雪球也越滚越大。

据中融新大2021年Q3财报,公司营收263.81亿元,净亏损达42.29亿元,与2020年全年净亏损27.71亿元相比,亏损继续扩大。

关注中融新大的或许会有疑问:王清涛手中的金融业务暴雷,但以其手里现有的资产,变现或许可偿还债务。

或许就连王清涛都未曾料到的是,随着金融暴雷,其手中一众银行资产竟面临“砸手里”的窘境,尤其是银行股权在2018年开始的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王清涛手里的银行股权拍卖屡次出现流拍。

截至2021年Q3,中融新大负债已超600亿元,虽总资产1268.47亿元,但其账面上货币资金仅4.18亿元,流动资产仅258.11亿元,尚不能覆盖负债。据天眼查,王清涛目前个人身背99条限制消费领,未履行金额近17亿元。

因金融业务“失血”过多的中融新大巨额债务压顶,日子难熬。在金融业务暴雷后,王清涛在对外和人聊天时,刻意避开谈及金融业务,而已“失宠”多年的主营业务焦化再次“复宠”。

不过焦化行业发展也并不乐观。去年,焦化业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虽总体运行平稳,但落后产能淘汰仍在推进。此外,不断下滑的焦企开工率对于中融新大的运作或许会造成一定影响。据钢谷网报道,2022年4月12日-18日,焦企开工率为69.30%,环比下降1.32%。

王清涛曾因行业周期和行业风向的不可控,毅然决定在主营业务之外实行多元化,但显然,其对于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划和把控并不合格。如今巨额债务压顶,这位昔日青岛首富不得不品尝由此带来的苦果。

*题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