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韶关市3个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韶关是一个老工业城市。近年来,韶关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育主体、建平台、引成果、促转化、兴经济,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376家,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如今,韶关正在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长期以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薄弱、创新主体能力整体不强、创新机制有待完善等,是困扰韶关市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问题。

“2021年,为加强创新主体培育,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我局组织对原《韶关市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韶关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成立于2004年的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河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真姬菇和白玉菇等鲜品食用菌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农业企业,是韶关市首家工厂化栽培食用菌的民营科技企业。因种种原因,该公司迟迟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星河生物培育车间 张伟 摄

“原来,我们总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后来我们从总部剥离,在韶关成立子公司,就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但是由于前期研发经费不足,加上认定准备时间长等诸多因素,导致企业认定一直没有进行。”该公司负责人周珊感慨道。

得知这一情况,市科技局主动介入,为星河生物提供认定帮扶,从政策介绍、材料准备、一对一专家指导……应细尽细。2021年,该公司成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内,韶关市累计指导了170家企业,168家企业成功提交申报材料,最终,149家企业进入公示并全部通过认定。

今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即将开始,高新科负责人自信而肯定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争取总量突破400家。”

搭建平台培育源头活水

科技创新平台是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欠发达地区最缺的就是平台。

针对创新平台少、研发创新力量薄弱等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近年来,韶关市聚焦“产学研用”,以需求为导向,结合产业优势,主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大院大所、知名高校、科学家团队、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韶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分中心,积极打造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实验室、中试基地等创新载体。

韶关先后引进武汉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韶关先进材料研究院、中震科建(广东)防灾减灾研究院、广东碳中和研究院(韶关)等11个高水平研究院。推动王恩哥、严新平、吴清平、柴立元、赵春江、陈勇等院士专家及其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成果落户韶关,基本形成一个重点产业有一家高水平研究院支撑的良好格局。

同时,韶关大力开展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行动,充分利用在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物业、团队等资源,积极融入“双区”创新创业网络,探索建设“离岸孵化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区”完整孵化链条。

截至2021年底,韶关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个、省级孵化器4个、省级众创空间5个、市级孵化器3个、市级众创空间4个。

数据显示,近年来韶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长,2021年底达到376家,是2017年103家的3.65倍,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的背后,是韶关不断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的结果。

“韶关制造”走向“韶关创造”

“我们生产的高端溅射靶材,已被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公司等知名液晶显示面板公司批量应用,多个产品率先实现国产化量产。”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莱新材)副总经理王慧河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今年公司订单增多,企业产能满负荷运转,经济效益良好。”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欧莱新材深知,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具备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为了保持行业技术领先水平,该公司先后成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高性能靶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多个研发平台,研发技术团队中有30多位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专业人才,在靶材研发生产方面已有将近20多年的技术沉淀。

得益于新产品研发的高投入,2021年,欧莱新材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增长。即使在疫情影响之下,也顺利实现逆势突围。

欧莱新材是韶关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助推“韶关制造”走向“韶关创造”的一个生动注脚。如今,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8%。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