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4月20日电 题:一季度的钱去哪儿了?
作者 赵伟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创新高,政府债券、人民币贷款等为主要贡献项。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新增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77万亿元,创新高。分项中,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923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同比增量居次。
结构上来看,政府债券发行前置,企业贷款创新高、结构尚待改善,居民长短贷纷纷走弱。一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58万亿元、远高于2021年同期的0.66万亿元,主因专项债发行前置。贷款分项中,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08万亿元,主因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冲量;居民端贷款明显回落,中长贷、短贷同比纷纷减少,或与购房行为、消费活动走弱等因素有关。
一季度的“钱”主要流向哪里?基建链融资较集中,部分此前较弱的行业融资改善。
债券融资向基建链倾斜,专项债对社会事业的支持也在加大,信用债中地产、商贸等融资改善。信用债中,建筑装饰、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等基建链融资居前;地产、商贸、钢铁等行业信用债融资明显回暖。
贷款分行业中,基础设施一季度需求超季节性高增,制造业贷款需求延续改善。一季度制造业、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回升,尤其是基础设施。存量增速中,一季度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贷增速虽较2021年底回落,但仍维持近年高位。
这种融资特征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应?新的下行压力加大下,稳增长诉求进一步升温,不断夯实政策底。地方债发行前置,信用债融资向基建等领域倾斜等,为稳增长提供资金支持。在资金支持下,以重大项目为代表的基建、产业等项目,加快开工和施工,例如,前两个月,我们统计的近四千个专项债项目显示,新开工项目占比为38.4%,较2021年底抬升8.4个百分点。
加强基建支持的同时,还更注重产业引导,兼顾短期需求对冲和中长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统计发现,一季度投向基建的专项债中,支持市政产业园建设的比例最高。从产业园类型来看,智能高科技、新材料、绿色转型等为专项债重点支持领域,相关基建配套投资占比超七成,其中,智能高科技占比居前。
总之,伴随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稳增长效果显现,“经济底”在即,不必过于悲观。(中新经纬APP)
本文由中新经纬研究院选编,因选编产生的作品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选编内容涉及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宋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