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编辑/马友友)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2021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进入2022年,面对依然不能确定的行业环境,房企纷纷开始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节衣缩食“过冬”。
在这批企业当中,甚至连国企也不例外。日前,有媒体曝出,建发房产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原有的5大区域,将合并为3个集群。其中,华南、华中两个区域被合并。
1月25日,观察者网从知情人士处确认了上述消息。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指出,随着行业进入低利润率时代,外加融资环境的收紧,传统经营模式亟需求变,在新的发展逻辑下,房企由过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精益化的模式转变,以期提高运营效率。
国企也开始“自救”
据悉,本次建发房产调整将主要明确“集群—事业部—城市公司—项目部”四级管理架构。原海西、东南、华东、华南、华中5大区域,合并为3个集群。其中华南区域并入海西集群,华中区域项目分别被并入海西集群和华东集群。
观察者网了解到,建发房产华南区域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华中区域包括长沙、武汉、株洲、黄石等城市。
有业内人士向观察者网透露,因为建发房产之前的规模比较小,聚焦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福建,而福建的市场总量一直都是比较小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企业如何扩张,其市场容量基数的增长幅度都不会太大,建发其实也需要不断的对外进行扩张。”
1月24日,福建克而瑞发布2021年福建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2021年建发房产以592亿元的销售金额和300.56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分别位列排行榜第一位。
事实上,近年来建发房产也的确通过“凶猛拿地”积极补仓。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建发房产新增土地货值1766.6亿元,位列排行榜第12位。
不过,尽管扩张凶猛,建发房产在部分城市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其经营质量和深耕力度并不令人满意,甚至有些“水土不服”。
以此次被精简的华中区域中的长沙为例,根据媒体报道,在2021年12月举行的长沙第三批地块出让中,拿地金额最高的就是建发,除了单独竞得雨花区黎托街道和红旗路商住地外,还联合长沙开福城投集团竞得开福区潘家坪路以南商住地,权益拿地金额16.5亿元。
不过,建发在湖南却频频遭遇维权。比如,2021年,就有业主投诉建发位于长沙的“网红盘”——岳麓区梅溪湖建发央著存在质量问题。
谈及此次建发对于华中和华中区域的结构调整,上述业内人士直言:“这不能叫做不扩张了或者收敛扩张,而是可能要进行聚焦。企业不可能一步就能在全国马上落地开花。此外,长沙并不是一个好的房地产市场,长沙住房限价、公寓还要配比,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另据了解,建发房产在货值大、辐射面广的重要省会或城市将被设为事业部,原则上事业部可售货值应达100亿以上,下属城市公司大于等于2个。事业部班子人数不超过5人,事业部副总经理至少分管两个专业条线。事业部职能部门原则上不超过8个。
精简架构“瘦身”
除了区域布局架构有所调整,近年来,房企也不断精简领导班子的集群架构,“瘦身”前行。
据悉,建发房产此次组织架构调整以“协同、精简”为原则,明确了集团总部的定位。此外,明确集群定位及配置,集群班子人数不超过7人,干部队伍年轻化。集群本部职能中心不超过8个,中心下可设二级部门,根据业务需要精简管理岗位配置。
不光是建发,此前中海地产也被曝出组织架构调整,华东区域调整会弱化区域概念,围绕职能条线开展工作,设立投策产品中心、运营管理中心等,向中海地产华东区域总经理刘慧明汇报。
此外,1月16日,中梁控股发布集团总部组织调整相关事项的通知,因公司架构调整,控股集团总部相关职能将与地产集团总部进行整合,超300名员工被裁撤或转岗。
1月9日,有媒体爆出,万达地产将原来的东区、西区、南区和北区四大区域,整合为南区和北区两大区域。伴随组织架构的调整,东、西两区项目公司人员合并进入南、北两区,人员将有所优化,预计整体优化将在春节前完成。
同策咨询研究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12月碧桂园、保利发展、旭辉集团、世茂发展、新城控股等头部房企均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其中,碧桂园、旭辉、新城控股将部分区域公司进行合并,整合区域资源,发挥区域协同效应;而保利发展、世茂集团则重整职能中心,以提升管理组织效率。此外,市场动荡及组织架构调整下,人事变动频繁,碧桂园组织架构调整涉及38位高管变动,万科上海区域亦迎来人事换防。
此外,中国奥园对管理层级进行压缩,由“集团总部—二级集团—区域总部—城市公司”的四级管控调整为“集团总部—区域公司”二级管控为主,其中粤东区域、粤西区域、西部区域以及西南区域四大重仓区域实行“集团总部—大区公司—区域公司”的三级管控模式。
于小雨指出,房企集中推进组织架构变革,归结起来有三大原因:疫情的持续使得房企销售和经营受限,部分房企调整组织架构除了降本增效外,寄希望更加契合市场特征,推动规模增长。
其次,行业进入管理红利时代,加强成本管控成为房企共识。土地红利、资本红利、融资红利时代已过,房企能用的仅剩下经营杠杆,而经营效率提升的根本在于精细化的管理、控制成本费用,从而提升利润率。
最后,政府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收紧,房住不炒以及“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房企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房企为提高盈利能力,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来降低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