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可以存储时间的“银行”吗?是否已经或即将成为这一“银行”的储户?在这个特殊的银行里,时间是唯一被认可的“货币”,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获取时间,这些时间可以提取,再“购买”相似的服务。在省会南京,这早已不是创意和概念,而是落地推行了近三年的现实之举。继南京之后,张家港、溧阳、无锡等多座城市的“时间银行”陆续开业。我省的“时间银行”城市矩阵,赢得全国瞩目。

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我省老龄化比例达16.2%,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红线,南京市同一数据为13.7%。从南京到全省、全国,平均寿命都在不断增长。目前,我国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我省各地家庭养老的比例也很高。养老已成为家庭、政府与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养老服务具有特殊性。在现实中,公共养老服务供给有限,市场化服务价格较高,无形中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压力,国家养老支出负担日益沉重。在此背景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鼓励城乡不同年龄人群实现服务互换,既是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选择,还可以作为现有养老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南京是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城市之一。南京在全国率先实践“养老时间银行”,根本上说,正是面向率先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一现实,提升全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满足增量与升级的养老服务需求。家庭照护(养老)床位、喘息服务、银发助餐点等普惠型公共服务模式,均在全国或全省率先取得成效。2019年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南京市养老服务满意度排名第一。同年,民政部推广大城市养老服务的“南京经验”。2021年7月,作为省内唯一城市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南京“养老时间银行”的成长与探索,不仅反映了南京养老服务的模式创新和发展优化,无疑也为我省乃至全国养老服务的普惠与升级提供了新的路径。

本报记者历时9个多月的采访,推出“南京养老服务的普惠与创新”系列报道,欢迎读者就此提出看法、建议。

3月9日,无锡市梁溪区“时间银行”正式成立,无锡成为我省第四座建立“时间银行”的城市。该“银行”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全民全龄志愿服务,首批服务对象包括辖区内75周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困境儿童及特殊对象。

以市场化引导为特征的“时间银行”社会志愿服务模式早已在国内落地,我省领跑全国。2019年12月,国内首家政府主导、市级层面统一运行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下简称时间银行)”在南京市启动试点,2020年10月在全市推广。据统计,截至目前,注册志愿者超过4万人,服务对象达6.4万人,建设服务站点1300余个;完成订单近43万个,志愿者存储时间逾24万小时,服务匹配成功率近99%。2021年夏季南京疫情防控期间,全市1000余名时间银行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坚守防疫一线,为独居空巢老人累计服务1.28万人次。为确保时间银行的运行,南京市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市财政注入1000万元启动资金,迄今收到社会捐赠资金150余万元。专家认为,南京市时间银行以相对较小的社会资源投入实现了更为灵活、精准、有效的养老服务。

2019年至今,除了无锡,省内溧阳、省外青岛等城市均已陆续尝试推广时间银行,尤其是养老时间银行,正加快向全国各地推广。3月3日,“时间银行333互助服务行动”在南京启动。此次活动由南京市时间银行发起,无锡、溧阳和青岛同步开展,目的是推动时间银行志愿者亮身份,依托当地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志愿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服务,带动更多人加入时间银行。

几年前,“时间银行”在我省还只是一个新鲜概念。如今,在省会南京,“时间银行”已成为公共和家庭养老服务的活跃辅助力量,并延伸发展出了服务面更广的无锡模式,未来可能孕育出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新生力量。

“时间银行”在南京迅速成长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省的老龄人口比例更居全国前列。如何满足数量日益增长、品质日益升级的养老需求,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全新严峻课题。由于传统观念和政府管理体制,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主要由家庭承担,政府负责无子女老人的照顾养护。2021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社会志愿者提供养老服务虽早已有之,但在很长时间内仍只是一种小范围的民间公益做法。而“时间银行”的介入,更属于一种全新互助服务概念在养老领域的试水。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美英等国已建立了“时间银行”机制。据现有资料,国内最早的“时间银行”1995年出现在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银行”不断出现。迄今,除南京外,上海、广州、青岛、北京等城市均陆续成立了各类 “时间银行”。由政府主导、市域统一、以养老志愿服务为主旨的“时间银行”,南京是首座城市。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今年1月刚刚成立,上海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去年11月推行至全市范围。

2005年起,南京市建邺、秦淮、鼓楼等区即先后在区、街(镇)、社区各级开展“时间银行”探索,但都难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养老需求。2019年7月,南京市政府出台《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同年12月,全市12个区、24个街道、247个社区参加首批试点,成为政府主导“时间银行”模式的率先试点城市。换言之,3年前从南京开始,在政府确定了制度设计并全力推动下,“养老时间银行”才真正在国内落地,从一个新概念变成了新模式。无锡、溧阳、张家港等省内城市的时间银行,大多借鉴了南京经验,或由南京时间银行团队建设运营。

“养老服务时间银行”的服务机制是什么?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运营负责人、南京养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史秀莲告诉记者,其基本规则是,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按一定的标准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当志愿者需要时可提取时间,用来兑换自己所需要的服务。通俗地说,即“时间换时间,服务换服务”。

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介绍,试点初期,南京市民政局牵头相关部门,就管理机构、服务标准及管理制度、志愿者奖惩办法等制定了全市统一标准。通过政府主导、制度引领、通存通兑等措施,南京在市区两级建成了统一的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体系。聚焦老年人最基本、最急需的“五助”——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服务,探索增加“助乐”“助学”及维修等服务。2020年年初,因疫情原因,南京养老时间银行所依托的所有服务站点一度暂停开放,但它的发展并没有就此停步。依托我的南京APP开展线上下单,上门服务,该机构参与者的队伍依然在不断扩容。据统计,目前,1小时内得到响应的订单占比76.56%。同时,通过开发应用手机放大镜、语音录入等老年版功能,不断提高“养老时间银行”适老服务水平。

养老时间银行具体的运作模式是什么?鼓楼区是目前南京市推广养老时间银行模式效果较好的区。该区时间银行负责人严闯向记者介绍,养老时间银行具体运作主要是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宁海路街道三步两桥社区时间银行服务点就是在社区爱馨护理院基础上成立的。在这里,老人可以用餐、休闲、接受护工照料,服务点还会定期邀请退休返聘的医生来公益坐诊。该服务点负责人鲍思勉向记者介绍,自2019年成立以来,服务点与社区内近60位老人保持着固定联系。有需求的老人可以在我的南京的“时间银行”栏目下单,系统会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向注册志愿者派单,志愿者接单后上门服务。在三步两桥社区,志愿者主要是低龄老人和周末志愿服务的学生。系统为每项服务制定统一的服务时长标准,服务结束,双方完成评价后累积进入志愿者个人账户。据记者了解,目前南京市已经在全国率先实现服务时间在全市范围内的通存通兑,志愿者可以在南京市任何社区用时间兑换服务。截至3月24日,积累时间最多的南京时间银行志愿者已拥有700多小时的“储蓄”。

三年的活跃创新

时间银行能够在南京全市实现通存通兑,离不开“互联网+养老”的新模式,其核心手段在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严闯介绍,区级与市级时间银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与民政、公安、发展改革等政府信息系统对接的区块链信息平台,平台的打通带来了诸多便利。系统层面,管理员得以一键了解被服务对象的信息,自动筛选调度志愿者与订单类型,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社区层面,可以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老人建立数字档案,包括性格、偏好、主要需求等,有力缓解了社区养老工作压力。实际上,不仅是时间银行,技术赋能同样提升了南京市公共养老服务的水平。今年1月,南京养老时间银行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特色领域(区块链+民政)试点名单,是全国民政领域区块链应用的代表性项目。

从起初的每区选择1-2个社区试点,到如今基本实现了辖域内社区全覆盖,南京全市范围内已经形成统一、可复制的“时间银行”落地模式。初见成效后,南京各区开始基于自身独特养老服务需求和优势资源探索创新做法。鼓楼区作为最早在全区开展试点的南京市辖区,依托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老年人医疗需求,将专业医疗团队纳入了志愿者群体。该区探索“时间银行+医护专业团队”模式,联合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和省抗衰老学会等医疗专家团队,在全市率先成立专业医疗志愿服务“五大纵队”,提供老年常见病预防、老年健康保健、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临终关怀五方面的专业服务。鼓楼区三甲医院的多位医护人员以个体身份从事志愿服务,更多的专业医疗服务以团队形式承担。鼓楼医院影像科陈钱博士从事痴呆早期影像学标志物研究,她的团队会定期在医院为老年人做认知量表筛查、磁共振等免费检查,并做预防痴呆的早期治疗。加入志愿者队伍的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在宁医学院校的在校生。

一江之隔的江北新区,则推出了时间银行的“夕阳智库”。据江北新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负责人郭俊介绍,结合江北新区的人才资源优势,该机构邀请了区内社工、医疗、金融等养老相关领域的低龄老专家,建立了“夕阳智库”。这一平台显著提升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服务供需的匹配度。譬如,疫情期间一位老奶奶出现了心理问题,时间银行便邀请智库一位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据记者了解,建设“时间银行夕阳智库”已被正式列入《江北新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史秀莲告诉记者,近一年来,专业志愿者在养老时间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日渐显现。这些具有专业技术的志愿者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还可以为普通志愿者提供定期培训辅导。在医疗、心理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领域,主要通过团体志愿者提供帮助。通过鼓楼区、江北新区等区域的实践,如效果较好,南京市级的时间银行将积极吸纳更多团体志愿者加入。她表示,南京市民政等部门正密切关注南京各区创新模式试点的社会反馈,希望未来能够不断丰富充实时间银行的为老服务。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多年,她也希望南京时间银行能够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样板,为更多城市的互助志愿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据悉,南京市民政局已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提升计划”纳入“十四五”四大重点计划工程之一,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在扩容志愿服务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有关“时间银行”议案和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的建议尤为引人关注。他提出,目前我国应大力推广南京等地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最大程度地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化解供需矛盾,确保所有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成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