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9月21日讯(记者刘建王平安)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近年来的重要话题,作为大豆主要进口国,如何降低大豆进口依赖则成为了一个重要环节。近日农业农村部召开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视频会,对如何进一步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进行了深入探讨。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为降低对大豆进口依赖,国内养殖业正深入开展饲用豆粕减量替代工作,以降低豆粕的需求量;同时,种植企业也在通过扩大自有大豆种植面积,保证国产大豆供应量。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目前仍然处于摸索推进阶段。
豆粕减量替代深入饲料企业
(资料图片)
据悉,我国每年进口近1亿吨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豆粕减量替代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对进口大豆的依赖,也能让养殖企业降本增效,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某业内人士分析,应用传统玉米豆粕型日粮配方,出栏一头猪约需54.8公斤豆粕,按豆粕价格每吨5000元测算,头均豆粕成本274元。而应用低蛋白低豆粕日粮后,豆粕头均消耗量为30.3公斤,头均豆粕成本152元,降低的豆粕可用玉米和合成氨基酸补充,综合以上饲料成本,光一头猪成本就节省50元。
但目前来说国内降豆模式主要是通过氨基酸替代等,而如何降低氨基酸成本,在技术上实现豆粕用量降低,则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日前举行的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牧原股份(002714.SZ)董事长秦英林也表示:“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研发投入,与西湖大学合作,降低氨基酸成本,让无豆养猪成为常态,关键是在当前的水平上让豆粕的量持续降低,成本也持续下降。”
再看社会效益,以国内某养殖企业为例,养一头猪可少消耗豆粕24.5公斤,折合大豆31.4公斤,若推广到全国,按约6.5亿头生猪出栏计算,能节省大豆约2000万吨,按大豆亩产132公斤测算,相当于节约了1.5亿亩土地资源。
由此可见,豆粕替代减量势在必行。不仅是牧原股份,多家料企也均在深入实践中。
在昨日举行的禾丰股份(603609.SH)业绩会上,邱嘉辉表示:“公司采用净能-低蛋白日粮技术,通过添加赖氨酸、苏氨酸等多种单体氨基酸来进一步替代豆粕,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与此同时,加大菜粕、葵花粕等杂粕的使用,形成与豆粕的联合使用方案,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羊等草食家畜上,农业农村部则大力提倡持续增加优质饲草供给,推动牛羊养殖多吃草少吃料,减少精饲料的消耗,降低豆粕依赖。
另外,豆粕替代减量还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如果豆粕占比从17.7%降至9.8%,日粮蛋白降低2.82%,每头猪氮排放就减少1.5公斤,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某业内人士表示:“豆粕减量替代其实仍然在路上,不管是降低氨基酸成本,还是形成成熟的产业链,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目前的技术能做到部分豆粕替代,但仍有部分元素至今未找到理想的替代者,而且相对于巨大的大豆进口量,替代减量对于大豆进口依赖的缓解仍有一个不小的缺口。”
种植企业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在缓解对大豆进口的依赖上,饲料企业豆粕减量替代是重要的方案,同时种植企业也在扩大自有大豆种植面积,提高自有大豆质量。
在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就已印发《2022年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行动方案》,对农垦带头扩种大豆油料作出安排,确保2022年全国农垦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60万亩以上。
而在农业农村部5月的供需形势分析报告里,2022/23年度中国大豆种植面积9933千公顷,较上年度大幅增加18.3%,大豆种植积极性提高,大豆单产达到每公顷1961公斤,较上年度增长0.5%,大豆产量达到1948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8.8%。
据了解,北大荒(600598.SH)今年大豆播种面积123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了300多万亩,超出省政府下达扩种指标10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40亿斤,成为国家大豆扩种的主力军。
除了扩大自有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质量也是重中之中。以大北农(002385.SH)为例,今年8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大豆研究中心在黑河揭牌,该研究中心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黑河市政府、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北农集团等政产学研用四方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
对此,大北农相关人士表示:“大豆是国家的重点战略,这个工程主要还是为了缓解对大豆进口的依赖,保证粮食安全。”
目前,国内适合大豆种植生长的土地资源有限,且种植成本仍然偏高,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供需报告中大豆单产1961公斤/公顷,低于2000年的全球平均水平2330公斤/公顷。
对此,某业内人士表示:“自有大豆种植推广压力其实还是很大,不管是大豆单产量还是抗病性等都与国外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大豆种植利润在160元/亩左右,如果除开国家补贴仍然偏低,如何提高种植利润,提高种植积极性仍然是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