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实施精准引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观山湖区多措并举,全力做好“人才保障房保障人才”工作,让人才留得下、稳得住、有发展;贵阳经开区探索校企合作常态模式,开启奇瑞汽车“精鹰计划”,为全省培育汽车产业专业人才;贵阳高新区“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努力构建产才城融合共兴新格局……

当前,贵阳贵安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和激励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多元人才培育模式,解决人才引进、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为人才做好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打造聚才引才“强磁场”,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强省会”中贡献力量。

推动“人才大汇聚” 助力高质量发展

4月14日,走进贵安新区马场镇卫生院中医科,墙上挂着的各类锦旗引人注目。7年来,该院中医科从无到有,人员从2人增至6人,诊疗项目增至15项,治疗病人4万名。

2015年,马场镇卫生院准备开设中医科,急需相关专业人才。在安顺一家二甲医院从事中医诊疗工作的项东飞得知后,便投了简历。项东飞具有副高职称,擅长针灸、推拿等技术,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非常适合的人选。

然而,当时项东飞46岁,超过了特殊人才引进年龄不超45岁的标准。了解项东飞的情况后,贵安新区相关部门打破常规,采取“一事一议”,按照把最紧缺的人才送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的理念,将项东飞引进到马场镇卫生院工作。

在项东飞的带领下,该院成功组建中医科,并逐步发展壮大。去年,在全省优质中医馆评选中,贵阳贵安8个中医馆入围,马场镇卫生院中医科名列其中,并获得20万元的补助资金,用于软硬件的改造提升。

年来,贵安新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供给,紧扣主导产业发展和社会民生需求,实施精准引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2021年,贵安新区共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199人;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举办4场共389家企业参与的产业人才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6200余人。

引才,更要留才、育才、用才。贵安强化人才服务,厚植留才、用才土壤,让人才活力尽情迸发。同时,以育才为靶向,因材施教制定培育计划,提升人才质量。2021年,围绕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贵安邀请国家发改委、省社科院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围绕区域经济、绿色金融等相关知识授课,通过周末大讲堂、新时代大讲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类人才”开展培训1万余次。

贵安以用才为要素,厚植台沃土,助力“双创”版图快速拓宽。为让大学城各高校专家参与新区发展建设,贵安与大学城搭建产学研台,2021年,新增省级创新创业基地4家、企业技术中心获批2家、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批8项。

贵安严格落实人才政策,常态化、精细化做好人才服务工作。2021年,开展重点企业“一对一”人才服务活动,服务重点企业43家,上门访谈慰问120余人次,开展集中座谈交流6次;采取“高端人才+青年人才”公寓模式,落实1200万元人才专项经费购置商品房作为高端人才公寓使用,并配置200套青年人才公寓;兑现200万元“百人领军”考核优秀奖励、50万元自主创业人才住房补贴、21.84万元高层次人才生活津贴。

“下一步,贵安将以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为契机,紧扣‘强省会’行动,立足发展实际,紧盯产业发展方向,落实‘一校一策’大学生招引工作,以产业发展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产业发展,通过服务集聚人才,实现‘提升增量、提高占比’的目标,全力推动‘人才大汇聚’。”贵安新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兑现住房保障政策 促进人才留筑发展

“入住人才公寓以来,有了归属感和安定感,期,我打算把婆婆接到贵阳和我们一起生活。”4月12日早晨,入住中天·铭廷观山湖区高级人才公寓的柴泓一边在小区旁边的广场上锻炼,一边对记者说:“我先生是观山湖区引进的会展人才,去年8月,通过单位申请,我们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房屋是精装修的,什么都有,小区不仅环境好,服务也好。”

“人才公寓建设只是我区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困难,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我区就业创业的措施之一。”观山湖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去年底以来,观山湖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才保障房建设、人才政策兑现等情况进行了梳理,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在就业岗位收集及安置方面,观山湖区统筹各部门资源优势,围绕全区主导产业,通过线上企业交流群、微信公众号,向辖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发送岗位征集函;线下通过入户走访、专班服务等方式,提高企业报送岗位的积极和主动,征集制造业、大数据、金融和医疗健康等类别多样的优质岗位,从去年12月至今,共收集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15240个。同时,参与线上线下系列招聘活动8场次,共收集到学生求职简历3000余份。为切实做好服务,相关部门通过电话联系、入企走访等方式,精准岗位匹配、跟踪签约成效,促进签约就业,截至3月底,共实现各类高校毕业生在观山湖区就业902人。

在人才保障房建设方面,观山湖区根据“挖存量、找增量”的原则,通过房开企业配建公租房、产业园区企业自建宿舍等渠道筹集房源,并加强调度。目前,万科翡翠天骄1030套人才保障房主体已封顶,贵州省绿色智慧建材示范基地项目(中建西部)15套保障房计划于9月30日交付;加上已投用的产业园区人才保障房1058套,预计今年可实现建成人才保障租赁住房2103套的目标。

在人才政策兑现方面,自2021年贵阳贵安人才新政出台以来,观山湖区落实重点企业引才薪酬补贴、技能提升培训补贴、人才绿卡等政策,600余人共获补贴300万元,为16名绿卡人才提供医疗补助2.15万元;技能人才提升培训补贴兑现480人共93.62 万元;市级专家工作站1家企业获建站经费15万元;住房补贴兑现1人共60万元已完成拨付;人才子女就学安排147人;已审核拨付2022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5079人,补贴金额507.9万元;兑现台(众创空间、孵化器)补助50万元;人才绿卡申报成功18人。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做好提升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率、加强人才保障房建设、人才政策兑现、多渠道新增人才四方面工作,从三个方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留筑就业率,即拓宽岗位‘广度’、提高就业‘精度’、提升服务‘温度’,多举措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同时,从三个方面做好人才保障房建设,即加强调度、广筹房源、探索配套政策,加快各保障租赁住房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人才保障房保障人才’。”观山湖区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

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培养本地汽车产业人才

4月14日,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接待了一批“新客人”,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教职工前来参观、洽谈,寻求双方开展校企合作的机遇与台。

“上个月,公司刚和8家职业院校达成人才培养协议,这次洽谈是校企合作在本科院校的延伸。”奇瑞万达运营总监李洪达说,公司建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涵盖基本技能和专项训练等模块,满足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此前,贵阳经开区2022年“技能人才大汇聚”之校企共建合作项目奇瑞汽车“精鹰计划”订单班签约仪式举行,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省8家职业院校签约,开启“精鹰计划”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本地汽车产业人才。

与奇瑞万达签约的8家职校,包括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装备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根据协议,奇瑞万达与8家职校将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从课程开发、标准制定、师资队伍、科研课题等方面加强合作。

“公司将充分整合资源,与签约高校共同推动人才培育、促进产教融合,为贵州省培育汽车产业专业人才。”奇瑞万达总经理吴勇介绍,“精鹰计划”订单班今年首期预计有800名学生。为确保人才培育质量,订单班人才培育分为“孵化、雏鹰、雄鹰、精鹰”4个阶段,确保高质量培育、高质量就业。

按照协议,“精鹰计划”分四步实施。第一阶段为“孵化”,公司在学校开展政府制度宣传、企业文化宣讲、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以文化宣传为主要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引导;第二阶段为“雏鹰”,公司结合企业工艺、产品、技术、质量等专业课件入校授课,多频次组织师生走访车间学,通过参观、跟岗等方式,让订单班每一名学生都能初步认知与掌握各岗位的工序流程、生产理论知识;第三阶段为“雄鹰”,订单班实生进入公司实训,双方签订师带徒协议,助力学生快速成长;第四阶段为“精鹰”,校企双方围绕毕业生留黔就业与企业就地用工双向工作持续跟进,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签约后,学校将与企业实现优势互补,确保“精鹰计划”订单班能够取得成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助推“技能贵州”建设。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梅松说:“奇瑞万达是贵州新能源尤其是氢能源客车制造的龙头企业,与其合作将进一步发挥学校在化工领域的专业学科优势,为学校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新突破。”

贵阳经开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吴晓梅说,为落实“筑人才·强省会”行动计划,去年底以来,贵阳经开区积极组织奇瑞万达等企业,主动对接省内高校,在省内20多所高校开展招聘、座谈、宣讲活动。期间,经开区围绕毕业生专业设置和企业用工需求,提出依托奇瑞万达“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台,订单式培养汽车产业人才,得到企业和各高校的支持和响应,也促进了企业获得人才、学生获得成长、学校获得发展。

先行先试 开辟产才城融合路径

上个月,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磷酸铁锂产业管理总部项目”正式落地贵阳高新区。此前,为推进中伟磷酸铁锂总部早日落地,高新区高度重视,工管委主要领导均分别与中伟集团座谈,就落实总部项目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统筹安排,全区各部门各尽其责、主动服务,以最快速度帮助企业解决了办公用房、人才公寓、产业调研等落地所面临的问题。

这是高新区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以城聚才、以才促产、以产兴城”工作的生动实践。高新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先行先试,致力于探索开辟一条产才城融合的新路径——

绘制人才地图,勾勒产业蓝图。高新区瞄准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同步绘制“重点人才地图”与“重点产业地图”,动态开展人才资源盘点梳理,掌握重点产业人才现状、分布、结构、岗位需求,摸清产业链企业发展情况、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精准分析产业链现状,构建重点产业链和“人才池”,为引才精准“导航”。目前,高新区累计新增制造业产业人才200名、大数据人才265名,累计聚集重点产业人才2.8万余名、高层次人才4700余名。

产才无缝对接,协同育人赋能。高新区深化“政校”“校企”“校所”融合发展,共建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大数据研究生联培基地、贵安双创生态示范基地,建成省市大数据人才培训基地,促成重点项目比亚迪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校产校合作。探索实施“订单班、厂中校、企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教师、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培养链条,形成“校企协同、学训一体、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目前,累计培育各级重点产业领域专家114名、培训各类产业人才6万余人次、培养大数据研究生110名、定向培养输送产业技能人才200名。

打造人才展台,夯实产业舞台。高新区依托贵州科学城创新载体,发挥贵阳国际人才城品牌效应,用好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特色分园区的集聚效应,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构建“种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业孵化链条,实施“双创”行动,整合资源为人才创新创业“把脉问诊”。目前,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41家,创新服务机构442家,各类研发机构248家,孵化器(众创空间)30家。

推进产城互融,推动产才共兴。高新区以提升人才满意度和归属感为标尺,做足做实“人城融合”“产城融合”互融互动文章,沿数博大道规划建设人才小镇5个,着力将“教育+、产业+、科技+、环境+、城市+”等要素纳入人才小镇,在人才小镇建设高品质人才住房,首期建有人才住房379套,在人才小镇周围建有南园智谷、中小企业孵化园、甲秀小学高新分校、海嘉国际学校、高新国际会议中心、太阳湖公园等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产业创新服务配套设施,不断促进产学研城联动、学智财住交互,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融合发展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