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降薪”“调整”正在成为医药企业新闻的高频词汇。
从2021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卷入裁员风波。据Fierce Biotech统计,截至2022年4月6日,今年已有超过30家药企宣布团队缩减计划,包括诺华、赛诺菲、吉利德、渤健等跨国药企,以及曾经红极一时的Biotech。
报道显示,渤健3月4日在美国宣布将裁掉约10%的员工;而生物创新药企BeyondSpring在新药申请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拒绝后,更是裁减了约35%的美国员工。
国内方面,传出裁员传闻的药企更是不在少数。随着2021年年报披露进入尾声,上市药企的裁员情况也浮出水面。不过,在一片裁员潮中,CXO(医药合同外包服务)企业却逆势扩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一位医药猎头告诉时代财经,CXO等乙方企业人才需求增多,甲方企业的需求缩减,是近年来医药行业人才流动的新趋势。
多家CXO企业扩招幅度超过40%
据时代财经统计,截至4月19日,有接近200家上市医药企业披露了2021年年报,其中有约50家企业的员工总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幅减员的企业既包括上海医药(601607.SH)这样的头部医药流通企业,以及三生国健(688336.SH)这样的生物医药企业,也不乏知名的中药老字号,比如东阿阿胶(000423.SZ),但裁员规模最大的还属传统的化药制造企业。
年报信息显示,2021年,东阳光(600673.SH)减员4841人,与2020年的员工人数相比,减员幅度超过40%。东阳光的主营业务分为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医药制造四大板块,其中医药子公司东阳光药(01558.HK)的核心产品奥司他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量大幅下滑,重挫公司业绩,东阳光药大幅裁员至少超过千人。
2021年3月刚刚完成铝业务剥离,全面转型医疗健康的万邦德(002082.SZ),其员工人数减少接近一半。2020年,万邦德员工总数2744人,2021年下降至1454人,减员1290人。
老牌中药企业康缘药业(600557.SH)减员1407人,减员幅度超过20%。但裁员后的康缘药业凭借着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康缘药业实现营业收入36.49亿元,同比增长20.34%;实现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21.92%。2022年第一季度,康缘药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5.16%和30.94%。
有药企裁员计划不断,也有药企大举“招兵买马”。其中,CXO企业的员工人数增长尤为令人瞩目。
据时代财经统计,在扩招规模最大的前10家医药企业里,除了像康希诺(688185.SH)这样的生产新冠疫苗等抗疫相关产品的企业,以及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长春高新(000661.SZ)等业绩增长较快的制药企业之外,CXO企业的占比最大。
其中,药明康德(603259.SH)是过去一年里员工扩招规模最大的医药上市企业。与2020年相比,药明康德的员工数量在2021年激增了8501人,员工总数也因此达到34912人。康龙化成(300759.SZ)、泰格医药(300347.SZ)、凯莱英(002821.SZ)、博腾股份(300363.SZ)的员工总数也增加超过1000人。规模相对较小的CXO企业,如昭衍新药(603127.SH)、美迪西(688202.SH)新增员工人数也达到数百人,与2020年相比,员工总数规模同比扩大超过40%。
数据统计、制表:时代财经
“外资临床研发团队逐步离开中国市场,内资CXO公司业务需求量增加很多,而且头部CXO公司的业务量很稳定。”上述医药猎头对时代财经称。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ICH(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研发数据结果可以“互认”,加上中国生物创新药审批、监管政策的变化,外资企业花重金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动力在逐渐减弱。事实上,近10年间,艾伯维、诺和诺德、诺华制药、葛兰素史克等跨国药企都对在华研究团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裁撤或重组。去年12月在科创板上市的迪哲医药(688192.SH)正是脱胎于阿斯利康在华的临床前研究团队。
是“医药界大厂”还是“医药界富士康”?
作为CXO行业的头部代表,药明康德俨然已经是医药行业的“顶流”。
在知乎上搜索“在药明康德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相关提问的浏览量达到214万,有近百条回复。虽然回复数量看起来并不多,但这几乎已经是知乎上关于医药企业工作体验提问里回复量最高的一个问题。恒瑞医药(600276.SH)、正大天晴、豪森药业等国内头部制药企业的类似提问,浏览量和回复量甚至不及药明康德的一半。
敏敏(化名)是药明康德的前员工,去年本科毕业的她通过校招进入药明康德,主要负责合成工作,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她告诉时代财经,她班上有50个同学,其中有7个都选择了药明康德。
在敏敏看来,药明康德自带“大厂光环”。她坦言,药明康德的薪资待遇在医药企业里并不算高,之所以选择药明康德,原因是“公司名气大,离家近”。
上述医药猎头对时代财经表示,应届生的求职期望方向排名次序是:外资企业、头部甲方企业、头部CXO企业、其他大型CXO、中小型甲方企业,而CXO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但中低端的人才居多,创新型药企对人才专业要求更高,需求量相对也少。综合考虑下,CXO行业确实是很多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共同选择。
时代财经统计发现,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和博腾股份等5家企业在2021年新增员工数量共计超过17500人,而医药上市企业整体新增员工人数也不过42000余人。因为员工规模巨大,且加班严重,有人将药明康德戏称为“医药界的富士康”。
对于这个称号,敏敏不置可否。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其实大部分都是重复性的操作,而且药明康德的工作强度不输996的大厂。“加班很严重,晚上9点了公司还有很多楼层的灯是亮着的。”
尽管日子又苦又累,但另一方面,敏敏坦言,自己确实在药明康德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段工作经历也为其履历增色不少。决定离职后,她很快就收到了数家药企的offer,而且待遇提升不少。
敏敏告诉时代财经,虽然招聘人数众多,但药明康德的人员流动也比较频繁,“有的来几天就走了,很多都是来混工作经验跳槽的”。
“CXO企业等乙方单位可以让毕业生更快速地获得项目层面统计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包括项目管理、流程制定、商务谈判等。甲方企业则让人能够深度挖掘某个特定治疗领域的产品开发、策略制定。”上述医药猎头对时代财经说。
乘上新冠口服药东风,CXO再起飞?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背后,CXO企业的业绩增长也越发坚挺。财报数据显示,头部CXO企业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几乎都在40%以上。
具体来看,2021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229.02亿元,同比增长38.5%,净利润50.97亿元,同比增长72.19%;康龙化成实现营业收入74.44亿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41.68%;泰格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2.14亿元,同比增长63.32%,净利润28.74亿元,同比增长64.26%;凯莱英实现营业收入46.39亿元,同比增长47.28%,净利润10.69亿元,同比增长48.08%。
“国内CRO(合同研究服务)、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服务)行业具有工程师红利优势,这就使得医药研发外包更具有效率和成本优势,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这批企业都是依靠这种比较优势,承接了大量的海外订单。国内创新药市场近年来也在蓬勃发展,像美迪西就是主要依靠国内创新药市场。”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曾对时代财经表示。他同时指出,随着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CDE)新规和境外政策的不确定性,CXO领域的行业景气周期可能会有所放缓。
事实上,在过去一年里,受国内政策环境变化以及“实体清单”、被大牌资本抛售等传闻的影响,CXO企业的股价经历了大起大落。但随着年报的发布、参与新冠口服药的研发或生产不断取得突破,CXO企业近来再度收获了资本市场的喜爱。
2021年12月,广生堂(300436.SZ)控股子公司与药明康德签订协议,约定合作开发新冠小分子口服药3CL蛋白酶抑制剂。3CL蛋白酶是新冠病毒复制必需的关键蛋白酶,且结构和功能较为保守,是新冠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具有效果好、广谱性、安全性好的优点。辉瑞研发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也是3CL蛋白酶抑制剂。
2月11日,博腾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了辉瑞的采购订单,为辉瑞提供CDMO服务,订单金额合计6.8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3.54亿元),超过博腾股份2021年全年的营业收入。
凯莱英2月20日公告表示,公司持续为某制药公司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提供CDMO服务。算上此前凯莱英曾披露过的两笔重大合同订单,累计的合同金额已经达到约93亿元。虽然凯莱英并未披露客户名称和药物名称,但市场普遍猜测,订单所涉及的药物便是辉瑞的新冠口服药Paxlovid。
据东吴证券预测,CXO板块将在今年一季报窗口期表现靓丽,尤其在辉瑞口服新冠产业链受益更为明显的个股,譬如凯莱英、药明康德等;CXO板块中2023年增长更为确定个股在下半年表现将更为明显,譬如百诚医药(301096.SZ)、九洲药业(603456.SH)等;如果看更长周期,药明康德、凯莱英等第一梯队个股将仍有全球较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