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郑州高新区印发《2022年郑州高新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提出从6大方面24条举措入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以科技创新推进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思路
明确“1564”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要点》中提到,锚定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郑州高新区将按照“聚焦1个高地、实现5个提升、打造6个一流,实施4项保障”的1564总体思路,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在全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个高地,即将郑州高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5个提升,即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主体培育成效进一步提升、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孵化培育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6个一流,即打造一流的创新主体、一流的创新平台、一流的创新团队、一流的创新课题、一流的创新成果、一流的创新生态;
4项保障,即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
目标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力争突破3000家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郑州高新区在2022年定下了这些“小目标”。
——原始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支持区内高校“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研究性大学。鼓励高校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推动高水平研发平台和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布局,在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上实现新突破。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5家,总数达到350家;新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2家,力争培育1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引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家,培育1-2家创新联合体。引导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发挥作用,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
——创新主体培育成效进一步提升。创新性企业加快培育,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强化,新增高企370家,高企总数突破18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500家,总数力争突破3000家,瞪羚(潜在)企业达到206家,独角兽(种子)企业达到5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突破120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00件,促进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应用水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9%以上,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人才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高地。新增能够支撑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创业团队15个;签约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不低于20个;申报高层次人才、产业紧缺人才100余人;通过项目、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引进硕士以上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达到30人。
——孵化培育能力进一步提升。持续深化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建设,促进双创载体高质量发展。新增孵化载体8家,其中国家级载体1家,新增在孵企业300家;打造“一轴两翼三生态”环高校特色创新街区,探索新型孵化业态,构建一流双创“微生态”;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中原中小企业成长指数”平台建设认证企业数量累计达到6000家,有意愿上市挂牌四上企业达到60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4900万元,推进《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在优势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主导产业、未来产业领域攻克一批核心技术,争取在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鼓励和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重大项目,转化一批重大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7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持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5%。
实践
制定重点任务“清单”
细化落实举措
全年目标已经明确,思路已经清晰。为不折不扣抓好落实,郑州高新区制定了6大方面24条重点任务,并逐项明确任务内容、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确保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
集聚创新资源
培育一流创新主体
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郑州高新区就将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知识产权拥有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小升高”;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程序,以“郑州高新区高企服务与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建立不少于100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设置服务企业培育台账,实现“辅导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工作机制;开展瞪羚独角兽企业认定工作,为瞪羚、独角兽企业开放更多的应用场景,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发展特点及需求,实施多样化、梯度化、定制化的政策支持。
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技术转让税收优惠等政策。
狠抓创新投入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2月底前形成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对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活动清单台账,对尚未开展研发活动的通过政策宣讲、加强培训等方式,引导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强化创新策源力
建设一流创新平台
全力抓好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郑州高新区将积极参与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支持信大、郑大、工大、轻大等高校院所,在超短超强激光、网络安全、北斗应用、量子技术等领域建设省实验室预备队。
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超硬材料、智能传感器、北斗等领域,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打造高端新型研发机构集群。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与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对接,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出台《郑州高新区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管理办法》,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动态管理与考评机制;鼓励现有机构与高校院所、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技术服务、企业孵化、专利运营等增值服务自我造血。
增强高校创新能力。支持区内高校“双一流”学校和学科建设,鼓励高校优化调整学科学院、专业设置、研发平台、实验室等布局,建设高水平研究性大学。
构建人才高地
汇聚一流创新团队
大力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落实好郑州人才计划,建立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信息库,加强与高层次人才的联络。
依托平台育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重塑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加大海外引才力度;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及区内企业需求,定期邀请高校教授及专家开展线上科技大讲坛、技术交流等活动;持续对接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区内企业、新型研发机构与高校共建,联合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等高端人才和产业人才。
打造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全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综合环境,形成人才负责创新创业、政府负责支持代办的简单高效创业流程。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
攻克一流创新课题
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制度。围绕郑州高新区主导产业,鼓励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产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积极开展硬科技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面向全球“揭榜挂帅”。
建立“发现—遴选—培育”的颠覆性技术新机制。瞄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建立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体系,推动颠覆式技术创新攻坚和就地产业化。
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专项。紧跟国际前沿、紧扣国家战略需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主导产业、未来产业谋划实施好新一轮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积极搭建共性关键技术与转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中试基地MEMS中试平台建设,同时围绕智能传感器、网络安全、北斗应用等主导产业,建设郑州高新区产业大脑、研发一体化公共平台等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聚焦打造创新联合体
推动转化一流科技成果
打造创新联合体。在智能仪器仪表、超硬材料等优势领域,鼓励创新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投资机构深度合作打造创新联合体。
推进设立郑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落地转化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装置、新模式、新业态的成果转化。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畅通与区内高校院所对接机制,梳理形成高校院所科研成果清单,进一步促进区内企业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精准对接。
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和转移转化。争创河南省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聚焦创新高地目标
构建一流双创生态
提升双创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鼓励郑州高新区龙头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依托自身优势,围绕人工智能、北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领域新建一批专业化双创载体。
建设环高校特色创新街区。构建“美丽宜居环境生态系统+产业融合生态系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特色街区创新生态,推动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就业创业。
推进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4月份平台所有功能模块上线投入使用,建立完善企业创新积分“评价指标-信息系统-应用场景-结果评价”全流程管理。
促进科技与金融融通发展。积极引导全社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企业和重点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建设支撑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推进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设工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服务
搭建高能级创新创业活动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世界传感器大会创新创业大赛、郑创汇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借助大赛平台,促进企业吸纳国内外资本、人才、技术转化优势资源。
(摄影:王长青 陈俊杰 朱姝雯 崔瀚予 郭晓光 白冀 王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