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在的商圈有5家鹿角巷,等到总店找过来,我们才知道自己之前加盟的是假店。”高先生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2019年初,他在北京繁华地段的商圈开了一家鹿角巷加盟店,营业近一年后却被告知自己加盟的店铺是假店。后来经过双方协商,高先生所在的店铺最终接受了鹿角巷总店的“收编”。
在过去两年中,像高先生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2022年2月17日,#网红奶茶店花1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词条登上热搜,阅读量高达2.3亿。
据央视财经报道,该正规茶饮品牌的负责人称,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品牌方在当年的8月份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在这期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远远大于正版店铺。“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当取得商标以后,进行一个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经济成本的话,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山寨门店为何这么多?@TheAlley鹿角巷官方微博发布回应称,由于品牌对大陆商标注册细则不详,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让假店钻了法律空当,导致品牌消费者喝到假鹿角巷,并造成市场混乱,对此深表歉意。
自2017年进入大陆开出第一家直营店开始,鹿角巷是怎么被山寨品牌“打败”的?官方宣称花费一亿维权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对于企业来说,商标注册又应注意哪些问题?
“周边5家店总店都不相同”,李鬼太多加盟商入坑
“2018年的时候鹿角巷特别火,我跟风点了一杯黑糖系列的奶茶,还挺好喝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再点感觉味道越来越差。”奶茶达人小雨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2018年、2019年前后曾是鹿角巷的忠实用户。
没过多久,鹿角巷各类奶茶口感下滑厉害,小雨开始转投其他新式茶饮怀抱。直到前两天看到#网红奶茶店花1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的热搜,小雨才“恍然大悟”,自己可能被李鬼骗了。
加盟商高先生至今还记得自己的店是如何由盛转衰的。
据高先生介绍,2018年鹿角巷凭借黑糖系列奶茶在网络上爆火,自己通过网络联系上了“鹿角巷总店”,很快就实现了加盟,于2019年初在北京西单一家商场中开业。“刚加盟初期,生意特别火爆,很多网红和大学生还特意到店铺拍照打卡”。
高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刚开业时,由于黑糖鹿丸系列奶茶在网络上热度很高,自家店铺几乎每天都是爆满状态。“2019年初刚开业,每天营业额能有4000多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周边店铺越开越多,高先生发现自家奶茶店铺生意越来越差,“最多的时候我们商场周围开了5家鹿角巷,据我了解,每家加盟的总店还都不相同”。
高先生称,由于鹿角巷品牌网络热度消散,再加上饮品口味不佳,复购客人较少,开业不到一年,自家店铺的营业额就下滑至起初的四分之一,日均销售额在1000元左右。商圈其他的鹿角巷“加盟店”也陆续倒闭。
2019年底,正牌鹿角巷总店找上门来,高先生才知道自己加盟的是假店。双方进行了协商,最后高先生决定以“收编”的方式加入鹿角巷。
高先生介绍,自家店铺接受“收编”后,鹿角巷为店铺更换了全新的收银系统及饮品菜单,并要求全员到总部进行培训,各类饮品也有了更正规的制作流程。
“现在我们制作饮品都必须使用电子秤称重,更换了全新的原材料,改革了制作方式,口感和之前的完全不同”。接受收编后,高先生称自家门店销售额有了显著的提高。2021年8月,品牌方与某流量明星的生日公益应援活动吸引了大批顾客前来消费,“队伍从店铺一直排到了商场门口”。
为何李鬼这么多?注册商标未及时覆盖核心商品及服务类别
近年来,国内奶茶市场百花争艳,各类奶茶品牌层出不穷,这么多家品牌中为何单单鹿角巷成为了被山寨的大户呢?对此,鹿角巷官微发布解释称,自己是来自中国台湾的品牌,对大陆商标注册细则不详,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让假店钻了法律空当。
鹿角巷品牌线上运营负责人王先生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品牌于2017年初进入大陆,于同年8月份才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在这期间已经陆续有山寨店铺出现。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鹿角巷相关商标最早注册时间为2017年8月1日,申请人为该品牌创始人邱茂庭。彼时,邱茂庭提交了“鹿角巷THE ALLEY DA”的商标申请,申请领域为第43类餐饮服务类。然而,从申请到注册成功,鹿角巷耗费了两年多的时间,中途经历驳回复审、多次商标异议申请等流程。直至2019年,品牌方才拿下第43类商标。商标信息显示,这枚商标的初审公告日期是2018年12月13日,注册公告日期2019年12月7日,专用权期限从2019年3月持续到2029年3月。
贝壳财经记者以“鹿角巷”和第43类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在案的商标申请信息共有428条,其中不乏“鹿角巷THE ALLEY DA.”、“鹿角巷THE ALLEY”等打擦边球的商标名称。
对此,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泽东解释称,商标注册时长基本在一年以上,有的甚至长达两年或以上。因为鹿角巷商标注册现状比较复杂,鹿角巷商标注册的历程长达两年也属于正常现象。
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还显示,尽管邱茂庭最早申请注册“鹿角巷THE ALLEY DA”商标,但未及时覆盖核心商品及服务类别,起初只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类,忽略了第30类方便食品、第32类无酒精饮料的商标注册。这导致了除山寨门店外,市面上还出现了大量山寨冲泡茶饮。如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显示,邱茂庭申请注册的第30类鹿角巷商标正等待实质性审查,第32类则已经被驳回申请。对于超市内山寨鹿角巷冲泡茶饮,鹿角巷的维权之路还很漫长。
针对鹿角巷维权难一事,孟泽东提醒,首先,企业在注册商标时要确保保护范围全面,例如可以采取“主商标+子商标+多类别”的防御性保护模式。这样的商标保护模式,可以有效预防日后被他人恶意抢注。其次,在成功取得注册商标后,要及时依据企业发展规模和商品拓展领域补充注册相应的类别。
花费一亿多打假背后,鹿角巷线下维权路漫漫
据鹿角巷线上运营负责人王先生介绍,自2019年底鹿角巷第43类商标注册成功后,品牌便开始着力进行线上、线下打假活动。
在线上,鹿角巷与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合作,清扫了一大批冒用鹿角巷商标的奶茶店铺。在线下,鹿角巷会根据网络平台显示的开店信息派人逐个筛查,同时也有专人实地走访摸查。
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鹿角巷品牌方与各地涉嫌侵权的个人或公司纠纷高达1631起,官司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9月。鹿角巷品牌负责人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称,公司对山寨店铺进行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前后经济成本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面对如此高昂的维权成本,孟泽东律师分析,一是自身商标保护力不足,未能有效阻止恶意注册或者抢注的现象;二是侵权规模比较大,范围比较广,侵权形式比较复杂多样;三是维权本身流程较为复杂,从发现侵权现象、侵权行为固定再到提起诉讼维权所需要的成本较高。
贝壳财经记者查阅资料发现,鹿角巷品牌于2013年创立于中国台湾,并于2017年进入大陆,早在2018年初,鹿角巷就曾在官方微博发布“打假声明”,提醒投资人不要误信山寨加盟信息。
据当时报道显示,每家正品鹿角巷店铺门口还曾张贴通知,称品牌目前只有直营模式,尚未开放加盟。鹿角巷官网显示,直到2020年,鹿角巷才开放大陆地区加盟。2021年3月,鹿角巷还曾发布声明,表示将对冒用“鹿角巷 THE ALLEY DA”商标进行宣传、招商的相关主体保留追究其单位和个人法律责任的权利,依法维权。
自2019年末始,经过两年多的漫漫维权路,王先生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鹿角巷已经与多家外卖平台合作打假,如今线上平台鹿角巷店铺多为正品,消费者可放心选购。线下购买时,消费者还需留意鹿角巷官方微博、微信所发布的正品门店信息,仔细加以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