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包装,加热或简单加工一下,一桌大菜就出炉了……预制菜让烹饪“小白”秒变大厨,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阿里巴巴《虎年春节消费趋势报告》,春节期间淘宝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0%,盒马预制菜销量增长345%。不过,江苏省消保委近日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不少预制菜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口味有待提升、标识不详细、种类单一、物流配送不及时、提货失败等问题。
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超八成(81.97%)的消费者有购买预制菜的经历。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接近六成的消费者表示在年夜饭的准备上选择了预制菜。预制菜火爆的同时,也伴随着消费问题多发。根据《报告》,部分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预制菜出现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菜内含有异物以及存在过期等现象。不少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都遇到标示信息不明确的问题,有的预制菜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有的未标注菜品的分量、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的问题,甚至部分预制菜菜品价格也不标注。
年夜饭预制菜很多商家推出套餐组合,但是消费者对于市面上的预制菜,最强烈的反映还是觉得套餐内容过于单一,可以选择的品种较少,菜品不能自由搭配。消费者对预制菜品的味道满意度也较低。超过六成(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甚至有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另外,线上订购,线下提货,调查发现,超八成的消费者在提货过程中遇到问题。
对于上述情况,江苏省消保委建议企业可以制定一套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尤其要针对预制菜“两次烹饪”的特点,把好预制菜“标准关”。同时把好“检测关”,可以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或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明厨亮灶”。
预制菜企业应诚信经营,对于预制菜品明码标价,并在醒目位置清晰、明确标识套餐内菜品内容、所用食材、菜品分量、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储存方式、后续加工方式以及用餐人数等重要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家也可以进一步向消费者说明冷冻运输可能带来的产品重量差异和口味差异,避免消费者缺乏认知导致消费体验落差。
提货及配送交付是预制菜行业的难题,为了避免出现提货失败、延迟送达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破损等问题。一方面企业应当按照菜品的储存要求,全程冷链运输,注意商品包装。另一方面,商家也可以提示消费者最佳运输距离,品尝时限,避免因为长途运输造成产品风味丧失。另外,企业也可以探索预制菜的配送模式,寻找更合适的渠道触达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诸如外卖、今日达、一小时达等服务,让消费者获取预制菜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