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未能延续9月的融资“盛况”,10月社会融资数据显得有些疲弱。


(资料图片)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相比9月的3.52万亿大幅回落,和去年10月相比少增加7097亿元;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相比9月少增约1.85万亿,相比去年10月少增加2110亿。

10月信贷表现转弱,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疫情反弹扰动经济运行,对工业生产、居民消费等影响较大,抑制相关信贷需求;二是10月商品房销售环比走低,同比降幅扩大,对居民中长期贷款的拖累加剧;三是9月信贷大幅放量,部分透支10月信贷需求。另外,去年同期新增贷款规模基数偏高,也是今年10月信贷同比较大幅度少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未来信贷支持应继续重视和关注总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强调对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的支持务求实效、毕尽全功。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并通过总量政策、结构政策、价格政策,适时适度、全面发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并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促进消费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使经济运行尽快回到潜在增速的合理区间之内。

新增社融规模不及预期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2022年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079亿元,不及此前市场预期的1.65万亿元,相比去年10月同期少7097亿元。

从构成社融的各项数据来看,主要受投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政府债券融资和表外票据融资三项拖累。

首先,从间接融资——信贷类资金方面,(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431亿元,同比少增3321亿元,未能延续三季度以来连续多增的态势。

其次,从直接融资看,债券融资出现大幅少增。企业债券净融资2325亿元,同比小幅多增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2791亿元,同比少增3376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认为,在专项债发行提前影响下,下半年政府债券融资同比明显放缓,预计这一现象将持续至年底。股票融资788亿元,同比少58亿元。

从表外融资情况看,委托贷款同比多增643亿元,呈继续改善态势,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则分别少减1000亿元、多减1271亿元。

企业贷款支撑信贷 居民需求大幅收缩

信贷数据也明显转弱。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152亿,相比9月少增约1.85万亿,相比去年10月,少增加2110亿。

对公贷款成为支撑当月新增信贷的主力。10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26亿元,同比增加15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8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623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905亿元。

虽然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比9月少增8865亿,但相比去年10月多增2433亿,明显强于整体信贷表现。

王青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当前政策面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保持较高支持力度,包括9月底第二批3000亿元基础设施基金投放完毕、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等,再加上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贷款加速落地,都会对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形成较强支撑。

“企业中长期贷款韧性很强,表明宽信用方向明确,但10月票据冲量现象抬头,企业信贷结构有所恶化。”王青认为,10月票据融资转为正增,比9月多增2732亿,同比多增745亿。

10月,住户贷款减少180亿元,相比去年10月大幅减少482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12亿元;居民中长贷增加332亿元,同比减少3889亿元。

目前不少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低于对居民的房贷利率,“经营贷置换房贷”的违规操作再引关注。近期,经济观察网记者也多方采访了解到,不少中介声称可以通过操作进行贷款置换,但其操作中蕴含不少风险。

“如果企业贷款的利息低于住房按揭贷款,就会有很多人(利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套利。反映到数据上,可能是居民贷款余额下降,企业贷款余额上行。”有银行业务人士表示。

在庞溟看来,居民端需求有所回落,但中长期贷款仍保持同比多增,说明在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等利好刺激下,市场情绪和预期得到边际提振,居民改善性和刚性住房需求继续得到保证和满足。在偶发性、突发性、阶段性因素扰动下,消费类信用活动和零售短期贷款仍较低迷,10月份房地产销售和汽车销售数据相较9月份而言降幅较为明显,拖累居民部门主要贷款需求,预计后续零售信贷需求仍存在增长压力和放缓可能,需要警惕居民部门贷款和企业信贷投放分化趋势有可能加剧。

宽信用方向未变

从以往数据来看,10月一般是信贷小月,贷款增量环比回落符合季节性规律,但今年10月信贷数据的回落幅度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

10月末新增信贷、社融偏低,信贷、社融存量同比均有所减速,对相关存款派生形成一定拖累,成为当月广义货币(M2)增速下行的重要原因之一。10月末,M2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放缓。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在疫情反复扰动生产消费下,市场主体预期仍弱,叠加季节性效应,宽信用进程有所放缓。”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前期多项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对信用形成一定支撑,但后续更重要的仍是尽快推动形成实物工作量,避免资金淤积和空转,提升金融运行效率。在内需仍偏弱和外需加快回落下,逆周期政策需进一步加力显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继续推动基建、制造业、房地产等领域的信用修复扩张,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助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在季末透支效应退去、财政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增长取向带动下,11月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也将恢复上行,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是主要增长点。

王青判断,年底前宽信用将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发力和商业银行贷款多增。综合考虑当前疫情波动、楼市运行状况,本轮宽信用进程将会抵达年底,这也将为四季度及明年初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提供有利的货币金融环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