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应习文

据统计局数据,3月CPI同比上涨1.5%,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环比持平。PPI同比上涨8.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1%。核心CPI同比上涨1.1%,与上月持平,环比下降0.1%。

一、CPI略高于市场预期,输入型通胀是主因

3月CPI同比上涨1.5%,环比持平,同比增速高于上月0.6个百分点,略高于市场预期。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是CPI抬升的主要原因,猪肉价格与疫情下的服务业价格下降则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CPI的涨幅。

食品价格受猪肉价格下行影响环比下降0.9%,但粮价上涨需引起关注。3月猪肉供给依然充足,猪肉环比下降9.3%,季节性需求下降也推动牛肉、羊肉价格环比下行,成为食品价格最大的压制因素。鲜菜、鲜果、奶类、蛋类、水产品价格互有涨跌,整体平稳。受国际粮价传导和疫情短期影响,粮食和食用油分别环比上涨0.5%和0.4%,值得关注。

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涨价压力主要体现在能源与工业制品。受国际能源价格传导影响,3月交通工具燃料价格环比大涨7.1%,居住类水电燃料价格环比上涨0.7%,是非食品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此外,上游价格传导、供应链受阻与疫情影响生产的等因素也推动工业制品价格上升,3月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3%,服装、鞋类价格均环比上涨0.4%,通信工具环比上涨1.0%,中、西药分别环比上涨0.4%和0.1%。

其他用品与服务环比大涨1.0%,估计主要源于全球通胀下黄金、珠宝、首饰类商品价格的上涨。不过,疫情影响导致服务类价格低迷,家庭服务、通信服务、旅游分别环比下降0.1%、0.1%和2.6%。

二、PPI同样略高于市场预期,向下游传导效应显现

3月PPI同比上涨8.3%,环比上涨1.1%,略高于市场预期。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影响,PPI继续保持环比上涨。3月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保持强势,受俄乌危机影响供应、疫情开放导致需求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天然气价格反季节上行,有色金属普遍上涨,“妖镍”行情引发普遍关注。

国内PPI上涨压力由上游逐步向下游传导。国内价格受到较强的外部传导压力,生产资料环比上涨1.4%,采集和原材料价格分别环比上涨4.8%和2.9%,从行业看,上游煤炭、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类涨幅明显,中游化工化纤、金属制品涨幅居中。

生活资料环比上涨0.2%,食品与一般日用品分别环比上涨0.5%和0.4%,表明PPI向下游传导效应已有所增强,从行业看主要是农副食品、酒类和纺织业涨幅明显。

三、需求端偏弱,通胀成本推动特征明显

去除食品和能源后,疫情影响下纯需求端的通胀压力并不强。

3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环比下降0.1%,为去年12月以来的最差表现;同比上涨1.1%,与上月持平,整体反映需求仍然偏弱。

另一个较好的实体经济需求指标是房租价格,可以综合反映居民就业、收入情况,以及基础商业的回报情况,3月CPI中房屋租金价格环比持平,同比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至3.8%,依然偏弱。

整体看,当前通胀主要压力来源于全球大宗商品上涨下的外部输入,导致国内压力主要体现在上游,并且有一定向下游传导的趋势,属于典型的成本推动而非需求拉动性质。

而需求端在疫情影响下仍不旺盛。因此,短期看通胀对货币政策尚不构成压力,结合上周国常会的要求,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适时加力。

四、未来通胀的几个关注点

展望未来,通胀形势有以下三个重要关注点:

一是猪肉价格持续保持低位的状态很难持续。近期猪粮比价持续处于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开展年内第四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从过往周期看,猪粮比超低位运行一般不会超过一年,供给端产能亏损退出会传导至猪肉价格。按去年10月猪粮比见底的时间点看,今年三季度猪肉价格或将回暖,对CPI上涨的压制作用会削弱。

二是上游价格上涨压力的向下传导速度在加快。PPI中一般日用品和食品价格已环比上升,CPI中的制造业产品价格也在走强。全球能源危机下新能源相关产品产能不足,锂电材料、硅料价格上涨,以及汽车行业“缺芯”现象,也导致汽车、通信工具等耐用消费品涨价。

三是疫情引发的局部工业停产、供应链受阻问题可能在未来会影响部分供给。据悉上海疫情已对汽车等制造业供应链产生影响,如蔚来汽车已宣布暂时停产。此外,港口效率也将受疫情干扰,可能会影响中国对全球出口供给能力有待观察,从而引发全球制造业产品价格上涨。

结合疫情下需求不足的现状,当前经济具有“滞胀”苗头。因此,政策要务还是在扑灭疫情和保障供应两个重点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