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一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正在加速其上市的步伐。

2022年9月8日,据新浪财经报道,有知情人士称,卫龙正在考虑最早于10月份启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IPO),融资规模可能达到5亿美元左右,目标估值47亿美元。知情人士还透露,相关讨论还在进行中,IPO规模和时间等细节仍有可能改变。卫龙的一位代表拒绝置评。

9月9日,卫龙相关负责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根据联交所的规定,目前公司处于静默期,应当遵守信息保密的规则。


(资料图)

回顾成长史,卫龙成立于“中国食品名城”漯河,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极高的辣味面制品(即辣条)品牌之一,而其背后的老板,是一对白手起家的湖南两兄弟。1999年在广东打工的刘卫平回到家乡,用打工3年的积蓄和兄弟刘福平开启了辣条小作坊。后来刘卫平注册了“卫龙Weilong”商标,卫龙辣条由此诞生,并成功占领了小卖部和孩子们的心。

多年过去,凭借一根小小的辣条,刘卫平和刘福平登上了《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根据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卫龙创始人刘卫平和刘福平以28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河南富豪榜第三名,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辣条大王。

而卫龙能否顺利登陆资本市场,一直备受大众瞩目。6月27日港交所曾披露,卫龙已通过上市聆讯,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和瑞银集团为其联席保荐人。这也是卫龙继2021年5月和2021年11月后,第三次冲击港股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天眼查显示,卫龙曾在2021年5月8日完成Pre-IPO轮融资,此轮融资也是其创立20余年来首次引入外部资本。卫龙招股书显示,CPE、高瓴、腾讯、Yunfeng Capital、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等投资机构共认购其1.22亿股,已支付对价金额5.49亿美元。

上述5.49亿美元的投资,置换了卫龙5.86%的股权。倘若据此计算,卫龙的估值已达93.69亿美元(以9月9日汇率计算,约合648.6亿元人民币)。如此估值,甚至超过洽洽食品(002557.SZ)、三只松鼠(300783.SZ)、良品铺子(603719.SH)、盐津铺子(002847.SZ)和甘源食品(002991.SZ)5家企业的市值总和(以9月9日收盘价计算)。

针对卫龙的高估值,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分析师沈萌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高估值来自投资者对企业成长的信心,如果能够持续稳定保持高毛利和高增长,那么高估值的基础就会相对稳定。”

招股书显示,卫龙的营收从2019年的33.8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1年的48亿元人民币。不过相比营收,卫龙在净利润上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19年至2021年,卫龙的净利润分别为6.58亿元人民币、8.19亿元人民币和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18%、24.41%和0.97%。

同时,卫龙的毛利率指标也不稳定。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毛利率分别为37.1%、38%和37.4%。卫龙解释道,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对其贡献收入大头的调味面制品所拖累,该类产品的原材料大豆油的采购成本大幅增加。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因素,经销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支出增加也是影响卫龙盈利的原因之一。2021年,卫龙销售费用为5.21亿元人民币,同比2020年的3.71亿元人民币增长40.3%,管理费用则为3.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6%。

过度的营销也让卫龙处境有所变化,今年3月,卫龙辣条因涉嫌低俗营销引发了网友大量讨论,相关话题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彼时,卫龙在其官方微博回复,对产品包装的版面文案内容引起的争议,深表歉意,并且决定停止争议文案包装的生产,进行版面文案设计的优化。

此外,产品过于单一也是卫龙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卫龙的产品包括调味面制品(即辣条)、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品几大类。其中调制面制品是卫龙的主要收入来源。2020年,卫龙调味面制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65.3%。2021年,卫龙来自调味面制品收入为29.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7%,占比有所下降,但营收贡献率也维持在60%以上。

在沈萌看来,“产品单一并不是企业发展的隐患,产品单一且毛利与增速下滑才是致命的,所以如果辣条已经出现毛利和增速下滑,那么卫龙就必须寻找新的产品、新的增长动力,但假如在上市前就已经出现核心产品下滑的迹象,对投资者的信心是有极大影响的。”

或在很早前,卫龙已察觉到上述问题所在,并试图寻找第二增长曲线。2015年卫龙就推出了子品牌“卫来”,主打点心面、魔芋爽两款产品。而后,卫龙又推出了辣条火锅、溏心卤蛋、什锦蔬脆等产品。目前卫龙蔬菜制品收入占比由2019年的19.6%上涨至2021年的34.7%。

但除了卫龙自身的问题,外界的压力也在增加。因辣条生产制作的门槛并不高,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眼镜铺子等企业纷纷布局辣条业务。这意味着,卫龙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