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滁州经开区可以看到,投产企业随着新招一批“新军”的加入,全面开工;在建企业争分夺秒抢工期,加班加点赶进度。听到的则是“政府帮招工,企业稳发展”“上班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等发自企业老板和员工的肺腑之言。
滁州经开区作为滁州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企业多,而企业“用工难”一直是园区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滁州经开区充分发挥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采取多种渠道,帮助企业招到合适的工人,探索有效解决企业用工荒的方法和途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招工用工环境,助推企业发展壮大。
念好“广”字诀 多形式宣传招工信息
眼下,每天上下班时分,立讯精密工业(滁州)有限公司门口,熙熙攘攘的人流成了一道特别的景观。作为滁州经开区用工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主要经营精密连接器、高频信号连接线、新一代天线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领域的公司。“现在招工实在是太难了。”立讯精密工业(滁州)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直言,“没想到经开区的服务如此给力,在经开区的帮招下,我们顺利招到了1万多名员工,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生产效率,目前各条生产线都是满负荷生产。”
纾解立讯精密工业(滁州)有限公司用工难题,是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企业用工的一个典型例子。事实上,为解决企业的用工难题,滁州经开区超前谋划并制定滁州经开区2022年度助企招工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多次深入园区企业调研,对重点缺工企业逐一对接,按照普工、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分类统计,建立并完善企业需工基础信息台账,做好供求双方对接服务。
一切的提前布局,都是为了抓住2022年春节前后的招工关键时间节点。经开区积极打好招工“信息战”,在全市(含城际)450辆公交车车载广告上循环播放企业招工宣传片,利用车身、车内看板宣传招工信息;在苏宁广场、99广场等商超,乡镇、辖内小区、酒店、广场等公告栏、电子屏持续滚动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在滁州北站、滁州站等4个车站搭建招工桁架,制作帆布袋、海报、宣传册页等宣传品各5000份;向人大代表发放汇编、帆布袋、海报各2000个,向各乡镇各招聘会发放宣传资料各1000份左右,努力实现经开区企业用工信息全覆盖。
不仅如此,经开区以直观、生动的方式,与抖音、今日头条、E滁州、前程无忧等5个新媒体合作,并首次开展直播招聘,直播点击数近60万次,并且在滁州公共就业网、滁州经开区官网、滁州市人民政府等官方网站循环播放展示,推动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全网飞舞”。
念好“实”字诀 常态化搭建就业平台
滁州经开区多举措搭建就业平台,把岗位“送”到求职者手中。通过开展“春风行动”、举办招聘会等常态化招工活动,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同时,分批组织立讯精密、福斯特等一批重点企业到临近乡镇参加招聘活动,与务工人员面对面对接,现场面试。
延伸触角,全面赋能,瞄准外地市场。经开区组建招工小分队定期到人力资源密集、劳务输出大省及周边县市开展外出用工推介,联合市级相关部门,以及园区企业代表前往定远、来安、全椒、凤阳、明光等县市开展用工帮招宣讲,将县镇招聘大招落到实处。组织重点企业赴阜阳、亳州、淮南等3市开展“两皖”劳务对接,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初步达成意向简历近200份。
不仅如此,经开区采取政府搭台、市场运行方式,建设并运营滁州经开区人力资源市场,择优引入7家人力资源公司,与用工重点企业签订劳务输出协议,通过平台加强企业间、企业与劳务公司间协作,形成人力资源在园区周转集聚效应。同时,与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学院、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城市学院等院校联系对接,组织企业参与各类专场招聘会、校园招聘,为企业广泛输送人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滁州经开区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各方面作用,组织实施职业技能培训,使新成长的劳动力接受相应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稳定就业。
念好“优”字诀 高标准提升服务水平
企业列发展问题“单子”,政府开解决问题“方子”。今年以来,滁州经开区进一步提高劳动就业工作服务水平,优化企业营商发展环境,全面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为鼓励企业外地员工春节期间留企过节,保障园企业用工需求,稳定实体经济持续增长,年前在全市率先出台留工稳产政策,对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给予企业1000元/人补贴。同时,对在滁州经开区注册独立法人、税收入库级次在园区且2022年一季度为经开区企业输送至少500人的市场内劳务公司,按照输送员工数的5个档次给予奖励。
稳定用工、留住人才是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的根本,经开区针对企业和员工反映的上下班乘车难问题,对园区交通线路进行排查梳理,进一步完善路线和站点设置等,目前,1路、8路、10路、17路、17路、20路、21路、22路已贯通城东、城北产业园,保障园区企业员工下班通勤方便;同时,提早谋划,了解企业员工子女就学情况,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为2022年子女入学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