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不断承压下,捷强装备(300875)开始寻求完善产业布局,以期并购优质标的来增强公司业绩,而民营企业卡迪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迪诺科技”)就成为了公司相中的“猎物”。今年5月,捷强装备推出了重大资产重组,即收购卡迪诺科技100%股权。不过,筹划数月,该事项最终折戟。

11月2日晚间,捷强装备披露公告称,公司决定终止购买卡迪诺科技100%股权。值得一提的是,捷强装备2020年登陆A股市场,公司拟购卡迪诺科技也是上市后筹划的首个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这也意味着公司首次重组遇挫。拟购资产背后,捷强装备2021年以来业绩承压明显,更是在今年陷入了亏损状态,如今产业布局遇挫无疑也让公司雪上加霜。对于捷强装备而言,未来如何扭转公司业绩颓势也是一大考题。

终止收购卡迪诺科技


(相关资料图)

11月2日晚间,捷强装备披露了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据了解,捷强装备原拟向王启光、吴兆广、王静等多名自然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卡迪诺科技100%股权,同时拟向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上述事项在今年5月开始推进。

如今,筹划数月,上述收购戛然而止,对于终止重组原因,捷强装备表示,鉴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自筹划以来市场环境较本次重组筹划之初发生较大变化,经公司充分审慎研究及与相关交易对方协商,同意终止本次交易事项。

据卡迪诺科技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2年2月2日,是一家从事核辐射测量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技术推广,核辐射测量仪器维护及维修的民营企业,公司下游客户涵盖军方、核工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海关商检、国土安全、科研院校、工矿等众多领域。

捷强装备则主要从事核生化安全装备及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公司主营业务聚焦于军事需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核生化安全领域。

不难看出,捷强装备业务与卡迪诺科技有一定的协同,捷强装备也表示,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持续完善产业布局并扩展优势产品组合,以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市场占有率;另外,公司可通过整合核辐射检测与监测设备、核辐射防护等产品线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核生化安全侦察装备的市场占有率,加强核心竞争力。

不过,捷强装备的美好愿景最终落空。

今年净利持续亏损

筹划重组背后,捷强装备业绩并不乐观,今年净利开始持续亏损。

资料显示,捷强装备2020年8月24日登陆A股市场,公司上市当年业绩表现尚可,实现归属净利润同比微增5.21%,不过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净利双降,其中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3099万元,同比下降69.03%。

进入2022年,捷强装备则陷入了亏损状态,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均处于亏损,其中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71万元、-2008万元。

而反观卡迪诺科技,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并且2021年净利增幅较大。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卡迪诺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2.83亿元、2.92亿元;对应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2018.03万元、6555.71万元。

捷强装备也曾表示,若能成功收购卡迪诺科技,公司资产规模、业绩规模均会增加,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增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见,捷强装备有意通过收购卡迪诺科技来增强公司业绩。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捷强装备董秘办公室进行采访,不过电话未有人接听。

投融资专家许小恒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公司确定了战略方向,不排除会继续在市场上寻找优质标的进行并购。

资本动作频频

面对公司的业绩颓势,捷强装备自2021年以来资本动作频频。

据了解,在2021年1月19日,捷强装备首度抛出了并购计划,公司拟以自有资金收购北京三安新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安新特”)51%的股权,经交易各方友好协商后确定本次股权收购的价格不超过3500万元。

资料显示,三安新特专注于特种生物检测技术在环境公共安全监测领域的应用,开发相关生物安全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特种生物安全监测与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对于上述交易,捷强装备表示,可以进一步拓展生物相关领域的军品及民用市场,从而增强公司在核化生防御装备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业绩。

今年7月1日,捷强装备则披露了一则转让参股公司股权公告,公司拟将持有的四川瑞莱斯精密机械有限公司35%股权(对应实缴注册资金714.44万元),以748.0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杭州捷来。

另外,8月15日,捷强装备还披露了一则收购资产消息,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仁机拟以自有资金受让郭俊鹏、福光水务、上海拓辽、上海拓沪和怡硕合伙分别持有的上海怡星5.24%、18.6%、1.01%、4.9%、9.44%的股权,受让股权合计39.19%(对应认缴出资额560.5万元),标的股权的转让价款共计2451.75万元(含税)。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科技产业投资分会副会长兼战略投资智库执行主任布娜新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对于经营不善的上市公司而言,收购资产增强公司业绩、转让资产变现是较快扭转公司业绩颓势的方式,不过这其中也有风险,其中收购背后形成的商誉等问题就不可忽视,未来可能随时侵蚀公司业绩。

北京商报记者马换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