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在2021年四季度大规模减持银行股。

近期,公募基金纷纷披露2021年最后一季度的持仓报告,前十大重仓股浮出水面。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前十名仅剩招商银行(600036.SH)一家银行股,位列第7,持仓市值为592.6亿元。基金重仓的前五十大股票中,也仅多了宁波银行(002142.SZ)和兴业银行(601166.SH)两家,持仓分别为272.7亿元和189.2亿元,分列第21和第36名。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基金机构共持有32支银行股,较上季减少8支。持仓规模下滑更为明显。公募基金持仓银行股金额共计1521.7亿元,锐减4.54万亿元,下滑96.8%。

银行股为何遭公募基金“抛弃”?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分析指出,这主要与银行股整体表现和公募基金投资偏好相关。银行股缺乏成长性,表现较为稳定,缺乏波动,基金难以赚取成长溢价与波动差价,收益空间较小。

公募基金惨遭“打脸”。2022年开年以来,银行板块增长强劲,累计上涨6.07%,跑赢大盘。业内人士认为,在银行业绩快报及业绩预告等披露后,超出市场预期,为银行股价抬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银行股亦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据统计,本周北向资金净买入291.97亿元,其中银行股份额接近93亿元,占比超过30%。

减持态度明显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银行股市值在基金的持仓中排位仍是第一。但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末,这一排名已跌至第6位。

基金对股份行的减持态度明显。如易方达明星管理人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期混合、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对平安银行,分别减持1000万股和1200万股。易方达优质精选混合、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则不同幅度地减持了招商银行和邮储银行。

张坤在四季度报中表示,对投资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科技等行业的配置,降低了金融、医药等行业的配置份额。

无独有偶,另一明星管理人中庚基金丘栋荣持有的光大银行H股也从1.11亿股降至1.03亿股,改为加仓医药、汽车和城(农)商行股。

据中金货币金融研究院统计,2021年四季度,包括偏股、股票型基金在内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在银行板块的配置份额降至3.03%,处历史低位。

中信建投证券一名分公司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公募基金投资收益存在行业排名,但投资银行股难以赚取较高收益,为争取更高排名,只能减持银行股,腾出资金占用,投入收益更高的行业。”

不过,也有部分机构逆势增持,加码地方城商行、农商行。邱栋荣就对常熟银行、江苏银行合计增持超过6000万股。他表示,看好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股,认为其基本面风险较小、估值极低,有较大成长空间。

公募基金为何判断失误?

2022年开年,银行板块逆势上涨,被公募基金“抛弃”的银行股却迎来了“开门红”。

据万联证券研报,银行股表现抢眼,开年至今整体上涨1.82%,沪深300指数下跌4.32%,银行板块跑赢大盘6.14个百分点,在30个一级行业中位列首位。

股价抬升一方面得益于亮眼的业绩。据iFinD数据,截至时代周报记者发稿,已有5家股份行和12家地方性银行发布业绩快报。2021年,招商银行归母净利为1199.22亿元,同比增长23.20%。兴业银行、平安银行的归母净利同比增幅均超过20%。江苏银行实现归母净利196.94亿元,同比增幅30.72%,为目前已披露的城商行中最高。此外,多家银行实现贷款不良率下降及拨备覆盖率提升的双改善。

银行股开年大幅拉升。也得益于宏观政策利好。

2021年12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随后下调1年期MLF(中期借贷便利)10个基点。2022年1月20日,央行下调1年期LPR10个基点,下调5年以上LPR5个基点;1月26日又再次开展2000亿14天逆回购操作,为市场注入活水。

“在逆周期调节和货币宽松之下,银行盈利机会将增多。”柏文喜称。多家券商研报亦表示,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增加货币需求的同时,也间接改善银行资产质量。

另一方面,银行股相对稳定的特性也是股价抬升的原因。瑞融资产首席研究员梁晓曼表示,在大盘下跌,尤其是成长股下跌的背景下,低波动、估值处于较低区间的银行股能够作为应对股指下跌的防守策略。这一避险效应导致投资者开始主动选择银行股,抬高股价。

除此之外,低估值、低仓位也为银行股带来了强势上涨的空间。中金货币金融研究报告指出,目前银行股距离历史仓位顶点仍有66%至201%的加仓空间。

一向被成为风向标的公募基金为何会出现误判?柏文喜表示,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募基金专注于基金净值增长这一短期追求,存在收益排名压力,未处理好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