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产业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今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依托包头稀土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对接中科院全国100多家院所和高校的人才资源,紧扣“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建强“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围绕重点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采取“带土移植”、“候鸟式”聘任、“飞地式”引才、“事业编企业用”等多种方式集聚人才,打造各类人才心生向往、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强磁场”,全力将人才优势持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产业化示范线


(相关资料图)

“三项人才计划”

激活发展新引擎

连日来,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技术骨干李艳丽一直在可生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性能钐钴永磁材料”产业化示范线上进行设备的联调联试。目前该条示范线已注册成立公司,即将实现产业化运作。

“我们以具有10余年磁性材料研发经验的磁学专家刘尕珍技术团队为核心,经过一年的研发,突破了钐钴磁体晶界调控技术,克服了传统钐钴磁体取向差、饱和磁化强度低等问题,开发出高磁能积钐钴磁体,有力推动了钐钴在5G智能化及混合动力电机等领域的应用。”李艳丽说。

在国创中心稀土固态储氢生产车间,毕业于燕山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赵鑫博士团队正在记录设备生产的关键数据。该团队建设的年产10台套搭载储氢合金的氢气回收、存储、再利用系统新产品,解决了储氢合金高效吸/放氢动力学及热力学的产业化技术难题,实现产品在新能源、大型风光电领域储能装置等方面的开发应用。

锚定重点产业发展靶向点,提升科技人才供给精准度。今年,稀土高新区制定了领军人才集聚、中青年人才招揽、人才机制改革优化“三项人才计划”,积极组织重点企业对接掌握产业集群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团队,采取“一人一策”、“特事特办”的方式,柔性引进了上海大学教授周忠福的稀土合金材料、大连中行钢研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军的稀土合金材料、内蒙古吉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茜的稀土合金材料3个团队,吸引了多名国内外专家院士团队服务稀土高新区经济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已建成各级各类研发平台163家,包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企业研发中心111家、新型研发机构9家、院士工作站3家,拥有高新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2家、创新联合体5家。

威丰电磁取向硅钢生产线

“改革创新”

加速人才集聚成势

自2022年以来,稀土高新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稀土高新区人才引进培育八项措施》广聚天下英才,推动《包头市重点产业博士硕士引进行动计划》等政策加速落地,成功为重点领域企业引进博士硕士紧缺人才39名。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稀土高新区广泛征集上报双良硅材料、北方稀土、英思特稀磁等14家重点企业博士硕士岗位需求156个、事业编制企业用岗位9个。加大线上线下及校园招聘力度,积极帮助辖区稀土及新能源等重点领域企业招引紧缺急需人才。截至目前,举办了“不负韶华,圆梦包头”2023年稀土高新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等线下大型专场招聘活动7场;组织双良硅材料、金力永磁等23家企业分别赴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稀土高新区专场招才引智活动;组织英思特稀磁、金山磁材、天和磁材等8家重点企业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参加招才引智活动。

与此同时,稀土高新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作用,引进首家全国人力资源百强企业、中国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仕邦集团内蒙古运营中心,人力资源产业园入驻企业达25家,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6.95亿元,共为7651家用工单位服务各类人才123017人次。

强化领导联系服务专家机制,常态化开展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活动。稀土高新区党工委领导带队深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人才工作走访调研,宣传解读政策,对发现的问题顶格推进,及时解决了双良硅材料、金力永磁等重大项目产业人才短缺问题;前往宁夏为重点企业高管人才配偶协调工作调动问题,目前已为重点企业人才协调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问题30余人次,解除了企业和人才的后顾之忧。

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柔性引进院士、专家89名,企业研发中心已集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228人,入库人才达1821人。

(图片来源:包头稀土高新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