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欧莱雅、资生堂先后宣布在中国成立投资公司,而美妆科技成为他们投资的主要目标。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国际美妆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速均有所放缓,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此时巨头们将投资眼光转向科技创新,或在中国市场掀起一场“科技争夺战”。

“抢跑”科技赛道

巨头们纷纷来华“抢投”美妆科技。日,欧莱雅、资生堂两大巨头宣布加码投资中国市场。欧莱雅方面宣布,将致力于投资创新美妆科技;资生堂方面则表示关注美妆、健康等前沿市场新兴品牌,以及上下游相关技术服务公司的投资机会。

在巨头们的眼中,中国市场已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欧莱雅北亚区兼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副总裁马斯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在数字化和大数据方面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为了推动产品创新,欧莱雅正积极利用这一生态圈,寻找商业伙伴进行商务和开发方面的合作,同时也愿意与初创企业或学术机构合作,共同产品创新合适的规范。资生堂方面也表示,“集团未来想做创新技术,帮助产品快速增长、偏社交媒体、做品牌的公司等都在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巨头在华设立投资公司也意味着其未来将直接参与国内初创公司的投资,未来或将利用资本力量将优质、前沿、新潮的科技成果收于麾下。“如在绿色科学领域,我们在中国看到了生物技术的繁荣,包括合成生物学或植物提取技术。我们在中国巴黎欧莱雅和其他品牌推出的大热的玻尿酸系列产品,其中的绿色玻尿酸原料都来自中国。” 马斯明说。

事实上,巨头们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在中国市场科技赛道的投资,而是早就聚焦于向中国消费者推出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联合利华、宝洁、花王、雅诗兰黛借进博会、消博会契机不断地把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黑科技”引入中国市场。

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副总裁、首席可持续发展官许有杰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宝洁从早期直接引进国外产品,到针对中国市场进行配方调整,再到如今,已经能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特点,以中国速度在中国本土研发最先进的创新产品,并向国外市场进行输出。

美妆科技是场耐力赛

今年一季度,国际美妆巨头在华业绩增速均有放缓。资生堂营业利润同比下滑52.3%;雅诗兰黛在亚太市场业绩减少了3.91%;爱茉莉太洋则表示,中国市场(占集团亚洲地区销售额的70%)的不稳定导致了第一季度亚太地区销售额下降10%,多个城市门店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暂时关闭。

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对记者表示:“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因此增速不及规模较小的市场是正常的,中国市场已对全球市场的业务增长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目前来看,2022年的确有不少的不确定,但我们对于整个美妆行业的基本面信心十足,因为美妆行业本身就具有强大韧和复原力。”

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回报,在业绩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科技投入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吗?国内某功效护肤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越来越多的品牌将产品集中在细分领域,这就需要在研发和技术上投入成本,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赚快钱是不可能的。在研发、科技投入这个领域,有不少美妆企业因为没有耐心或者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就放弃了。

“我们对美妆科技的投入,既是对今天投资,也是为未来投资。对于美妆科技的投入,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坐等回报的一次投入,而应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新。始终与中国市场一同成长、一起发展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战略。”费博瑞表示,多年以来,欧莱雅一直在美妆科技领域进行多方面的投资,而投入的每一笔钱都在当下产生了效果。例如圣罗兰美妆(YSL)的“口红打印机”,就是欧莱雅在美妆科技领域的投入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与回报。因此,为了明天,欧莱雅还会不断地投入。

市场竞争现新趋势

随着美妆巨头投资策略的转变,国内外美妆巨头、初创企业之间的竞争或也将出现新趋势。巨头们或集中来华“抢占”科技成果优势,强化在中国市场的创新投资布局。随着更多的巨头来到中国市场投资,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巨头们的创新大本营。

除了欧莱雅、资生堂,宝洁也在中国成立了专注于公司数字变革的宝洁科技创新公司;强生在上海设立的一站式合作创新台也成为首家获得上海市政府认定的外资开放式创新台;妮维雅母公司拜尔斯道夫于2021年在中国启动了加速器项目“NX中国”,通过孵化和投资的方式与中国初创企业实现共赢;最终被挑选出的五家本土企业也均获得了资本扶持。

强生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强生始终致力于提升本土研发、创新和高端制造能力,让产品和主要生产工艺实现真正的“中国智造”。未来,强生消费品将继续加码在中国的创新投资布局,将中国打造为强生消费品创新示范地,让更多创新成果从中国向全球辐射。

“我们会持续加大跨界合作共创以及与生态圈的创新伙伴合作,比如一些我们内部没有的专长,我们会在外部生态圈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而中国广袤的市场也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灵感库和合作伙伴。综上,我们自己的内部团队和外部的合作伙伴也是我们会持续在中国投资的战略领域。” 马斯明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