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扛”——这是记者近期在东莞走访企业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
这个拥有150万家市场主体的“世界工厂”,刚刚成为全国第15个拥有万亿GDP和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就遭遇到新一轮的疫情冲击和下行重压。
需求萎缩、原材料上涨、物流受阻……面对多重挑战,在政策相助、企业自助和行业互助的共同努力下,东莞今年前4月进出口446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2449.12亿元,同比增长2.2%。
当地多个经济部门分析和企业负责人认为,东莞产业链、供应链承压重但韧性足、潜能大,援企纾困、保链稳产等政策效果正在显现。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压力虽然不小,但内外贸回暖趋势已见曙光。
重压下企业“硬扛”
开办20多年的广东省东莞市顺丰纸品制造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产值罕见地下滑了一成之多。
公司总经理杨广强虽感压力却不灰心:“客户因上游物料供应出问题而减产,我们受到牵连,但肯定能扛过去。”他告诉记者,一季度虽然生产放缓,但研发和销售却在加速,公司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从主攻中高档产品到进军更高端的纸包装市场,迈出积极转型的步伐。
今年一季度,东莞先是遭遇本土疫情冲击、继而受到外地疫情波及。跨境物流受阻、供应链不畅、原材料价格攀升等挑战纷至沓来,对这个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制造业城市,影响尤为凸显。
长单改短单、大单改快单……大多数企业积极“提速减耗练内功”。盛洋声学(广东)有限公司车间内,一个个新款无线蓝牙耳机和降噪耳机从半自动生产线上组装,仅一季度就达到去年半年的产值水平。
公司总经理彭庭轩说,企业从一周交货2次变成4次、努力增加老客户订单,将有限的“真金白银”投入到最关键的研发项目和人才团队,用“小步快跑”“开源节流”的方式来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目前正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领夹式麦克风等新品。
主营沙发和床垫的运时通(中国)家具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也较为明显。“一些发生疫情的地区,商场不能开,有的店开了也没生意,利润不比往年。”公司财务总监黄金珠说,面对挑战,公司正调整策略研发“同样好用但更便宜”的产品,既扩大消费面也减少资金压力。
面对疫情引发的“料进不来、货送不出”压力,东莞许多企业不仅自助自强,而且行业上下游合力稳生产、稳市场。
“订单持续在增长,货却出不去,甚至一些订单签下来之后客户因为居家隔离又无法盖章付款执行,而公司工厂这边又不能停。”尽管面临“多重挤压”,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明依然觉得要与合作伙伴一起“硬扛”。
他举例说:“前一段时间我们资金上有点压力,问设备商能不能缓两天付款,但对方说现在发工资都困难,我们果断决定推迟扩产,把钱挪出来及时付款。不能看着合作伙伴倒下。”
“客户资金周转困难,我们就把一笔全付改为分期付款,甚至签个备忘录认账就行。”彭庭轩告诉记者,危机面前行业必须抱团取暖、共渡难关,有余力者帮一把,保住元气就有恢复的底气。
纾困发力稳底盘
“前段时间有批物料因为境外疫情过不来,如果这样两天后企业就要停产一周,这意味着将损失一亿元人民币。”联测优特半导体(东莞)有限公司人事高级总监陈肇卫回忆说,多亏了当地党委政府及时协调,这批物料在两天内从水路转运到位,解了公司燃眉之急。
这家企业的遭遇并非孤例。陆运长期是东莞许多企业货物出入境的主要渠道,以至于业内曾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一说。但今年一季度,受境外新冠疫情影响,东莞不少企业经陆路出关的跨境货物进出口业务遭遇“堵点”。
东莞港务集团及时开启“湾区快线”陆路改水路业务。东莞市商务局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东莞企业使用跨境运输“陆路改水运”方式的货物,给予货主或订舱人每吨货物50元补贴。
近期,东莞港还开通了首条远洋集装箱班轮航线,货物由东莞港发运到英国利物浦港全程仅需28天。黄埔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东莞公路运输贸易量下滑713.5亿元,但水路运输、航空运输贸易量合计增长786.2亿元,有效弥补了公路运输缺口。
从中央到地方,诸多类似的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在畅通物流、税收优惠、社保减免等多方面效果显现,成为企业保生产稳定、保链条运转的“强心针”“定心丸”。
直播讲解、线下走访、一企一策……税费的“退、缓、返、降”政策正帮助企业减压。东莞市税务局法制科负责人颜明说,税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留抵退税更是把“真金白银”直接给到企业,最快可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到账”。
黄金珠告诉记者,她一度被税务员追着办理缓缴税款,今年2月缓交的260万元相当于企业所有员工一个月的工资。
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数间会议室内视频连线不断,线下洽谈也逐渐多起来。“企业申报留抵退税后很快收到3871.88万元资金,这相当于资金有了一定的保底流转,给企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缓冲空间。”孙明说:“我们一季度营收增长约两倍,今年的增资扩产计划节奏虽然放慢,但仍稳步推进。”
海关系统积极推行“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外贸量身定制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其简化申报、免征增值税、通关便捷等优势激发了中小微企业的生产潜力。今年前4个月,黄埔海关监管东莞市场采购出口142.6亿元,同比增长271.8%。
作为主营橡胶、五金的企业,卓比(东莞)包装有限公司出口货杂、单小、品种多,但今年外贸表现不俗。“我们前两个月出口货值同比增长了155.1%。”公司负责人梁丽芳说,“很大程度受益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已经扩大到了整体出口业务的近三成。”
新潜能正在集聚
京东智慧城市科技创新中心、广东光大科研制造中心……4月底,东莞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位于东莞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内的产业工程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124.7亿元,占比高达产业项目总投资的40%,为加快高质量发展蓄力新动能。
记者从东莞统计、商务、工信、税务、人社等部门了解到,受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大、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多发等因素影响,经济稳增长压力仍然很大,但“世界工厂”市场主体数量仍在增长,整体经济形势稳中见韧,不断积蓄的新潜能更提供了“底气”和“后劲”。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东莞全市累计登记新兴产业7.01万户,增长16.8%。其中新材料产业1.34万户,增长31.9%;新兴信息产业0.76万户,增长126.7%。与此同时,该市2333家工业“小升规”企业(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69.73亿元,同比增长59.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
东莞市统计局二级主任科员林祉来说,从支柱产业稳定增长、工业投资高位开局、新市场主体增速较快、“小升规”企业蓬勃成长等情况看,东莞经济稳增长依然具备一定动力。
东莞市商务局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稳定、跨境货运车辆配额和“陆改水”运力提升,全市内外贸将呈现逐步回暖趋势。
东莞市商务局综合科副科长罗明丽告诉记者,该市300强重点企业问卷显示订单有所好转,预计二季度订单与去年持平,“开通‘湾区快线’陆路改水路业务后,柜位、运力已持续改善,而且随着陆路运输配额增加,物流通道有所恢复。”
多家受访企业对开拓更大国内外市场跃跃欲试。作为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半导体封装测试企业,除了在东莞继续增资扩厂,联测优特今年继续推进在烟台等地建设新厂。陈肇卫说:“看好中国发展空间大的半导体行业及其需求,公司不断挖掘更多中国客户。”
孙明认为,光电领域正进入产业替代新周期,东莞200公里之内显示器产业链条配套力度超过85%,加之资本看好加大投入,这一行业发展正处“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机。
“我们会抓住更多机会,大力推广新市场,待疫情平稳后参加海外展会。”正谋划进一步扩大产业版图的彭庭轩说,“只要自己努力一点、客户支持一点、政策帮补一点,我们一定能扛过疫情的冲击,把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带给全球消费者。”(记者 詹奕嘉 黄浩苑 丁乐 东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