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消息,截至4月底,全国各地已有9.3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为85%。这是教培行业治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有望彻底堵上培训机构“卷款跑路”的后门。

家长遭遇“退费难”,培训机构“卷款跑路”,这实际是教育培训行业存在已久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教育培训领域消费纠纷的突出表现形式。现在,随着“双减”政策推行,大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退场,监管部门有了更多的精力来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这正是预收费监管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现实背景。而受疫情影响,当前校外培训行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在此时加快推进预收费管理,强化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其现实针对性则更显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预收费监管在有效防范培训机构“卷钱跑路”,提升学费安全保障的同时,还有一个积极意义,即间接提高了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可有效防止一些不具备资质和实力的机构“浑水摸鱼”,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规范性和稳定性。那些抱有投机心理,试图在教培行业“赚快钱”分一杯羹的投资者,再难钻到空子了。

当然,预收费管理只是规范校外培训市场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代替其他方面的监管。教育部门就同时指出,下一步将在全国部署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起底式核对工作,摸清机构底数,建立管理台账。也就是说,对于目前市面上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仍要继续加强资质审核,使其进一步规范运作。

监管机制更完善一些,监管规则更明确一些,不仅有助于让家长放心,也利于让培训机构树立更清晰的发展预期,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