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招聘季到来,网络招聘平台虚假招聘问题频现。有媒体报道,一团伙用年薪百万元的虚假招聘信息诱导员工整形实施诈骗超百万元;在某报调查中,四成以上受访者称遭遇过虚假招聘;更有记者调查发现,某招聘网站背后存在营业执照买卖、有偿信息发布等黑色产业链。

“营业执照45元一套”“某招聘平台认证包过”“网上找工作身陷传销骗局”……连日来,网络虚假招聘陷阱令人诧异。求职者满怀期待求一个就业机会,却没想到不仅薪资待遇、职位名不副实,隐藏收费层出不穷,背后还可能暗藏虚假公司,甚至是传销、诈骗等犯罪陷阱,真可谓防不胜防。溯源背后因果,不难发现网络招聘平台审核把关不严是一大症结。

网络招聘平台作为招聘信息集纳者,本应搭建起打破信息不对称、促进就业机会流通的桥梁,然而部分平台为扩大信息源增加收益,审核流于形式,对企业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核责任履行不到位,放任鱼目混珠式信息进入。违法犯罪分子便借此漏洞,通过买卖虚假账号、营业执照等资质材料,摇身一变大肆发布虚假招聘信息“钓鱼”,甚至通过购买推荐位、搜索关键词等方式扩大宣传,让难以鉴别真伪的用户上钩,侵害求职者权益。与此同时,招聘网站为虚假招聘信息的“信用背书”也为违法犯罪的滋生提供捷径。可以说,网络招聘平台审核把关层面的“掉以轻心”不仅在蚕食着平台的信任体系,同时也在演变为对求职者经济利益的实际损害,乃至侵犯生命安全,更破坏就业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

因此,网络招聘平台必须认识到自身的法律责任,强化招聘信息的审核把关和动态监管。电子商务法第27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要求申请进入平台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者提交其身份、地址、联系方式、行政许可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定期核验更新。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也对网络招聘服务活动准入、服务规范、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平台作为网络招聘服务的提供者不能为了招揽生意就降低门槛,更不能为商业利益损害用户权益,必须严格履行实质审核和安全保障义务,强化对招聘企业资料、营业执照、岗位介绍、薪资信息等审核把关,对于公司资质存疑、薪资过高、岗位描述模糊等信息进行复核,做到公司资质透明化,及时做好用户风险警示提醒等。

同时,压实把关责任不能只停留于公司入驻初期以及网络层面的审核,而应积极建立长效审核机制,例如强化线下人工考察、企业资质信息的动态监管,以及受聘员工的回访等。同时还需要维护好用户投诉维权渠道,保障用户表达诉求和主张权利,对于投诉过多的企业账号一旦查实进行封禁等,切实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强化对网络招聘平台的监管,对于屡禁屡犯的平台进行严肃处理,建立黑名单制度,用严格监管倒逼企业自律,净化市场环境,维护良好的就业市场秩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