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下称“渣打中国”)发布了关于暂停接受信用卡申请的通知。
通知显示,由于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渣打中国已于2022年1月初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并拟从2022年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并表示,现有信用卡客户的日常用卡和到期续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此前的2月9日,该行宣布,为响应监管精神,该行将于近期全面清理超过12个月(含)未激活的信用卡账户。
资深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向蓝鲸财经表示,渣打中国此次暂停信用卡申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本土化程度不够,不够接地气。国内市场广阔,但外资行的信用卡宣传方式、服务模式、活动推出等没有与国内市场关联,缺乏本土化特点。
二是市场定位的问题。外资行信用卡业务普遍定位中高端客户,但该部分客户规模较小,且也有很多国内本土银行抢占中高端客户市场,所以外资行获客成本和压力也比较大。“外资行在市场的定位必须按照当地市场灵活地去改变。”
蓝鲸财经注意到,2014年1月26日,原银监会发布关于渣打中国开办信用卡发卡业务的批复,批准该行开办信用卡发卡业务。
同年,渣打中国发行第一批信用卡,即真逸卡和臻程卡,后续未推出新卡。据公开资料,上述两套信用卡均面向国内中高端人群。其中,“渣打真逸”系列信用卡卡主定位为重视购物体验的都市新贵,“渣打臻程”系列信用卡主要面向重视生活品位的高端商旅客户。
彼时,渣打中国首席执行总裁张晓蕾表示:“此次推出信用卡业务是我行在中国市场重大的战略举措,也是渣打在贴近中国客户需求、深耕细分市场和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日前,渣打中国收到一张大额罚单。2月9日,央行上海总部网站公布一则罚单显示,渣打中国因违反信用信息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央行上海分行处以罚款人民币230万元,并责令限期改正。
同时,时任渣打银行零售信贷部(个人金融信贷部)(中国)信贷总监陈燕来因对上述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人民币10万元。
渣打中国官网显示,渣打自1858年在上海设立首家分行,2007年4月,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为第一批本地法人化的国际银行。目前,渣打中国的营业网点已覆盖近30个沿海和内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