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京津冀“3+N”骨科集采开启,专家:“带量联动、双向选择”促进国产创新、国产替代

2月9日,北京市医药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正式公布《京津冀“3+N”联盟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和使用工作方案》,骨科耗材进入“低价时代”。

对于此次带量采购的影响,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向蓝鲸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骨科植入行业市场呈高速增长趋势,骨科的总体市场规模仍然庞大,但在集采之后,以植入耗材单品为主要营收产品的企业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更大的生存、发展压力。耗材的高毛利时代即将结束,技术壁垒较低的同质化产品将逐步回归正常利润水平。

其次,带量采购也将助力国产骨科植入耗材的发展。目前进口品牌在我国骨科植入市场中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此次带量采购成为了国产进一步替代进口品牌的良好契机。

骨科耗材市场全面降价

王文华指出,此前,骨科人工关节类耗材已经被纳入国采,创伤类耗材的联盟集采正在进行中,脊柱类、外固定类耗材被纳入第三轮国采的可能性亦较高,骨科耗材领域频繁的集采动作已经使得该领域市场面临全线降价。

此次京津冀“3+N”集采是继去年河南12省联盟针对骨科创伤医用耗材进行集采后,参与省份最多的一次。根据去年河南12省联盟集采的最终结果显示,共有71家企业的20751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88.65%,最高降幅达95.54%。

根据《工作方案》,此次京津冀“3+N”联盟集采品种为接骨板及配套螺钉、髓内钉及配件、中空(空心)螺钉等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共分为普通接骨板系统、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含万向)和髓内钉系统3个采购包。

王文华表示,在本轮“京津冀3+n”联盟集采将带来创伤类耗材价格进一步下降,骨科耗材带量比例进一步提高至90%,骨科耗材市场中集采品种的剩余市场更为有限,中选成为骨科耗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契机,也会推动更广泛的骨科联合带量采购。

而对于上海是否也会推出带量采购,王文华预计在短期内不会。“在上海就医的患者特征为医疗方面的购买力高、医疗器械品质重视程度较高、价格敏感性较低,倾向于优先选择相对质量较好的进口产品。目前看来,上海在骨科耗材纳入集采方面相对于其他省市较为保守,不太会主动推出新的联盟带量采购。未来上海是否会推出新的联盟带量采购也与国家政策方向相关。”王文华表示。

“带量联动、双向选择”

此次京津冀“3+N”联盟集采方式为带量联动、双向选择。即依据采购主体使用需求,参照市场总体价格水平,综合质量等因素,联动河南等12省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联盟(下称“河南12省联盟”)带量采购价格,通过购销双方互相选择,确定中选产品,按照带量分包,实行带量联动采购。

此外,此次京津冀“3+N”联盟集采确定了供应价格上限。即在河南12省联盟中选的产品,以其在河南12省联盟公布的中选后供应产品清单中公布的中选价格为供应价格上限;中选企业未在河南12省联盟投标的产品,根据对应采购包内二级目录基准价和降幅,计算确定供应价格上限。

对此,王文华表示,国内骨科高值耗材集采时代的到来使得各品牌耗材价格趋同,利润空间缩减。骨科耗材企业只有开拓全面丰富的产品线,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准,并实现一定的差异化优势才能保证行业地位。这也是集采推行的初衷,即促进骨科行业整合和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总体而言,“带量联动、双向选择”的骨科耗材集采推进,有助于促进国内企业创新,加快国产替代,推动骨科耗材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该领域企业生产运作更加规范化、规模化。

国产企业将占据更大优势

根据《Eshare医械汇》数据,2019年,中国骨科植入市场中,排名前20名的厂家占据了65.45%的市场份额;其中,强生、捷迈、史赛克、美敦力等6家进口厂商占38.05%,威高骨科、爱康医疗等14家国产厂商占27.4%。

王文华指出,伴随着骨科临床应用水平的提升,国产和进口品牌的骨科耗材技术壁垒不断缩减。集采降价后各品牌耗材价格趋同,相比进口厂商较高的供应链等成本,国产厂家可以凭借成本优势维持较高水平的利润和附加服务,从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因此,品牌效应较强、产品质量较优的国产龙头厂家将在医疗机构自主选择中占据更大优势。

在《“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中,医用耗材带量采购被列入主要指标,直观的政策导向推动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将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常态化开展,目前骨科领域集采也在逐批稳步推进中。

对于骨科领域集采的未来走向,王文华表示,高值耗材集采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目前从选品的角度,国家仍会选取临床需求量大、企业利润高、同质化程度高的骨科高值耗材将成为集采标的,目前脊柱类耗材的集采已经逐步展开,外固定类耗材有较大可能被纳入第三轮国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