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加强党中央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行政区划的重大改革、重要政策、重大调整由党中央研究决策。
这意味着撤县设区调整权限再度收紧。
撤县设区是指直辖市或地级市将其所辖的县改设为市辖区。撤县设区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政府同意,最后由民政部和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至2019年的10年间,我国共撤销141个县,同期增加市辖区110个。
各地为何如此热衷撤县设区?
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撤县设区能够短时间内帮助城市扩大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以及GDP的快速上升,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空间规划、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带来助益。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随着城市规格的提升,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和可用指标也水涨船高,地方可因此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应该说,撤县建市设区为我国快速城镇化立下汗马功劳。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从2000年的36.09%提升至64.72%。我国城镇化发展跑出“加速度”的背后,撤县建市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撤县设区带来的问题也引发关注。
其一,通过撤县设区实现城市扩容后,有一些设区的县城,与城市中心相隔甚远,城市规划和建设扩延,大量耕地被占带来的人地矛盾,道路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和落后带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有悖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其二,撤县设区带来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容易引发行政区划混乱、城市治理难度加大的问题。
其三,撤县建市设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占用大量的耕地,从长远看会危及粮食安全。
另外,村庄都没了,“记得住的乡愁”也没了。
从2020年开始,国家在相关政策方面按下了“慢放键”。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提出“超大城市要划定并坚守城市开发边界,慎重撤县设区”。但从各地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中可以看到,多地均提出撤县建市设区。今年,国家发改委在《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中指出,要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明确,严控撤县建市设区。政策从“慎重”到“慎重从严”再到“严控”,直至此次深改会把调整权限上收归党中央,可以看到中央收紧撤县设区的决心。
不搞撤县设区,各地怎么发展,城镇化怎么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指明方向:“稳步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就是城市不依赖撤县设区的发展道路。
上个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县城发展作出系统性部署,县城将成为城镇化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