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生生不息,贯通历史文脉、滋养民族精神、承载生活之美。
人们对大运河的探索与挖掘,从未停歇。
6月18日,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近70名摄影记者齐聚运河畔,聚焦运河文化、捕捉美好瞬间,用一张张充满生机和感召力的照片讲述“运河明珠”今日的故事,展现拱墅全域构建大运河幸福家园的生动实践。
两天后,大运河将迎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八周年。值此八周年来临之际,拱墅区将揭牌开启大运河国际传播交流中心,助力大运河文化“航”向世界。此次“浙江媒眼看拱墅”摄影采风中的优秀成果,也将与该中心着力打造的《桥见大运河》等力作一起“扬帆出海”,走向世界。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传承,让运河边的生活有滋有味
初夏明媚的阳光洒在拱宸桥头,弥漫着幸福生活的气息。这座古老的石拱桥上,青灰色的石板与桥下碧绿的河水相互映衬,往来桥上的熙攘人流似乎走进了历史与现代的时空交融中。
“站在桥顶我一下就怔住了。”余姚市融媒体中心的陈斌荣第一次来拱宸桥,“古老的历史街区与现代的高楼大厦共融在视野中,太美了。”在他眼中,运河是静谧的也是奔涌的,是充满历史的也是鲜活的,古今文明在这里的传承与交融,都催动着他频频按下快门。
行摄大运河南端,随处可见大运河非遗文化。独流通臂拳、佛汉拳、周腿等诸拳风采在一群小朋友一招一式的演绎中初见端倪。另一边京杭大运河南端地标性大石碑前,曼妙的昆曲声腔响起,两位年轻的昆曲演员轻吟浅唱、长袖蹁跹。“武术和戏曲,都让我见到了运河的文化传承。”衢州日报的谢丹凭借多重曝光另辟蹊径,获得本次采风作品评比二等奖。“我想通过多重曝光的融合感来体现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人物与风景、历史与现实,融合成有滋有味的生活。”
瓜山未来社区: 朝气,描绘了未来的底色
在瓜山未来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颜色艳丽、设计巧妙的小洋楼,处处透着年轻范儿。未来社区体验厅里,“瓜山未来视界”CPU管理平台让大伙备感新鲜,思索着一个城中村到未来社区的蜕变之路。
一时间,七八架无人机“嗡嗡”升空。从空中俯瞰这座充满现代感与未来感的社区成了不少采风成员的首选。以航拍制胜、获得本次采风作品评比二等奖的朱胜钧来自绍兴市上虞区融媒体中心。“有艳丽的颜色、有结构对称之美、有规模的震撼感。”他率先放飞了无人机,“这样的航拍照片会更有说服力。”
与这种大开大合的表现手法不同,有人专注于动态细节的捕捉。如何诠释“未来”?在采风团成员们的眼中,没有什么能比少年的朝气更显活力。瓜山新苑一个占地约5600平方米的5G智能体育场馆成了他们理想的“细节捕捉现场”。“照片是静止的,但却表达出了充满生机的运动状态。”在台州晚报潘侃俊的快门下,小朋友手握车把、双眼坚定,在陡坡上奋力冲刺的瞬间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运河体育公园: 运动,散发着生命的张力
碧水蓝天下,大片的滨水草地上格桑花盛开,一南一北矗立着金灿灿“玉琮”造型的国球中心、造型别致的“杭州伞”曲棍球馆……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里,随处可见的是运动之美与生命的张力。
乒乓球馆前,祥符街道太极队成员们身着白衫,展示了“太极拳八法五步”动作,刚柔并济。获得本次采风作品评比一等奖的赵用来自温州日报,用色彩的互补映衬太极阴阳的平衡。“我用无人机俯瞰公园,多角度记录下了美好的画面。”他说,“在‘杭州伞’边上灵感不断涌现,怎么都拍不够。”
当日适逢2022世界滑板日杭州站的活动正在公园滑板场举行,这个南北36米、东西24米,最大高差1.6米的场地成了滑板少年们的腾挪之地。“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运动之美。”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芯克连忙抓拍下人板分离的瞬间:凝神屏气,双脚在空中抬起,跨越路障后再稳稳落到滑板之上,一气呵成。
“亚运为城市带来的变化,远不止公园美丽的生态环境。” 王芯克说,“人们对亚运的期待而用心生活的样子,令我感动。”
杭州中国丝绸城: 宋韵,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
锣鼓齐鸣,一场热闹非凡的“宋婚迎亲”正在杭州中国丝绸城里上演。身着红袍的新郎官,领着迎亲队伍由南门缓缓而入。眼前的一幕仿佛把潘侃俊拉回了千年前的南宋,沉浸在这场宋婚中。“宋韵文化作为浙江重要的文化标识,以如此精致唯美的形式在拱墅得以发扬。” 他感叹,“这趟文化采风之旅真是终生难忘。”
摄影记者们对细节的捕捉、对色彩的把控尽数呈现在作品中,他们不仅展示出新娘在丝绸步行街锦云亭里出阁时的“三梳”礼仪,还透过红色帷幕聚焦新娘,画面唯美颇具“电影感”。
省记协新闻摄影工委秘书长裘志伟曾无数次走过这些街巷。“运河边的变化很大,杭州的变化也很大。”他说,“这次全省各地的摄影记者一起采风,通过历史、文化、宋韵、科技等方方面面感受到一个兼容并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新拱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