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要特别重视青少年学习党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去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正式进入全国中小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必修内容。

2018年,率先试点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杭州市拱墅区,在全区中小学推广一门课——《党的知识》。通过创新中小学校思想道德建设新载体,让知党爱党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今年,杭州市拱墅区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高度,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党的知识》进课堂2.0版,通过探索红色研学项目化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教室小课堂的认知学习走向社会大课堂的具身体验,真正让党的知识在青少年群体中实现走脑入心,让红色基因成为涵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精神力量。

率先在全区中小学开设党的知识课程

实现红色教育的课程化、体系化、制度化

“这是里约奥运会上升国旗的一幕,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面中国国旗有问题吗?”还没等党员教师王佳倩说完,马上有同学举手:“我们的国旗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但视频里的国旗四颗小星的尖角是平行排列在大星四周。”

以上这一幕,发生在文澜实验学校三年级的“党的知识”校本课上,当天上的就是《国旗国旗真美丽》这一章节。

现今拱墅区各中小学都开设了“党的知识”课程,率先实践的是拱墅区一个民办教育集团——2016年9月,锦绣育才教育集团中小学生的课表里,新增了一门“党的知识——党在我心中”必修课。

“没有先例,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这样的探索很值得。”在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如何解决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仅靠道德与法治、社会课还不够,必须把红色教育课程化、体系化、制度化,需要有更系统化的校本教材来做支撑。

万事开头难,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没有教材怎么办?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挑起重担,组织党员教师编写《党的知识》校本教材初拟稿,为了保证内容严谨,经教育、党建专家系统修订,省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最终于2017年10月正式出版。

师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经反复讨论,决定党组织书记带领党员骨干教师带头上。再扩大到全校党员和班主任,在职称评审、教学绩效评估等方面辅以政策激励。”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既缓解了缺乏师资的难题,更推动了语文、道德与法治、社会等学科与“党的知识”课融会贯通,让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红色元素与各学科产生“化学反应”。

两大难题迎刃而解后,2018年3月,拱墅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全区中小学校全面开设“党的知识”课程。从小学到初中各年级全覆盖,每月上一次,9年共72节课。

解决了课程从无到有,如何实现课程提质,拱墅区也动足了脑筋。首先拱墅区教育研究院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分年级的《“党的知识”教学实施指南》,对“学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教学难点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让广大教师备课有了参考。

不切磋,无精品。拱墅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党的知识进课堂”赛课节,不同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关于党的知识、信仰和情怀的教育结合起来,在相互切磋中打造出一堂堂红色经典课。一位参与比赛的老师感慨地说:“这些精品课,不仅在孩子们的人生‘拔节孕穗’期浸润着他们的心田,对老师们也是一次价值观的再唤醒,在教学中提升自身的红色修养。”

为了让这些红色精品课辐射更广,拱墅还研发线上“微课堂”。依托全省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区建设,成立“智慧课堂”项目执行小组,组织一线优秀教师参与研发线上微课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录制微党课,联合联动线上线下,将党的知识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把红色信仰传播给更多的青少年儿童。

“去年,在《读本》纳入必修后,我们把《党的知识》作为《读本》的细化教材,相互配合使用,让红色教育更接地气。”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自2018年以来,拱墅区在“党的知识进课堂”中持续探索、不断创新。它也作为拱墅教育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获得多方关注。2021年,《“拱”卫前沿阵地 领“树”时代新人 党建引领版运河边家门口好学校》获全省首批中小学党建工作精品案例。

打造《党的知识》进课堂2.0版 探索红色研学实践

教室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实现教育资源扩容

“哇,好漂亮呀,这里有团扇、折扇、桨叶扇。”“芭蕉扇、纸扇、木扇、绫绢扇……不同的扇子材质也不同。”前段时间,长江实验小学一(1)中队把思政课搬进了中国扇博物馆,孩子们看到一把把制作精美的扇子,无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本》低段版第一讲主题《我爱你中国》,《党的知识》中也有《祖国祖国我爱你》这一章节,爱中国首先要爱我们国家的文化,当孩子们用眼观看、用手触摸这些精美的扇子时,对传统文化和国家也会多一份爱。”带队的班主任洪如萍说。

这其实也是当前拱墅区进一步擦亮“党的知识进课堂”品牌、开启红色研学项目化实践的一个缩影。“党史学习教育对于低龄段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不能只讲大道理,得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参与感和体验感很重要。”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学校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但社会的资源是庞大的,可以充分挖掘杭州市、拱墅区的本土“四史”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开发富有特色的红色研学内容。

当前,由拱墅区教育局党委发起编写的一本红色研学的项目化实践方案集(试行版),已经结集成册,记者翻阅发现,每一章节的内容设计都很翔实。比如《寻找革命先锋 赓续红色精神》这一章节,就把研学地点设置在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设计研学线路时,先在祭坛集中,沿着台阶往上走,来到烈士诗文碑林,再到大型烈士群雕,然后达到革命烈士纪念碑,最后进入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整条研学线路中,学生们会领到各种任务。比如细数祭坛到纪念碑有多少台阶;庄严地向英勇纪念碑唱国歌、敬献花篮、鞠躬敬礼;参观烈士群雕和烈士纪念馆,通过观察和听讲解,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无数先辈的付出和奉献等。

“前期,我们带着学生去烈士纪念馆踩点,当学生们看着烈士的事迹和珍贵的遗物时,那种心灵的震撼是巨大的。都不需要老师过多灌输,只需用问题去启发,学生们就很容易产生自己的感悟。这也是身临其境的现场研学和平时课堂最大的区别。”一位参与红色研学方案策划的老师说,现场研学回去后,学生们化身小摄影师、小讲解员等角色,把他们的红色研学成果在校内进行分享,从而影响更多同学。

目前,红色研学的项目化实践方案集(试行版)以“四史”为矩阵设计了15个红色研学项目,并按年段分为“一至三”“四至六”“七至九”年级。接下来,拱墅区将搜集各学校在红色教育探索中的优秀研学成果,并整理构建教学导读交互式资料库,打造“党的知识”课程数智平台,实现优质红色教育资源的更广辐射。

“随着新拱墅‘破茧成蝶’,接下来我们将结合《读本》和《党的知识》的授课内容,进一步挖掘拱墅的‘四史’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研学线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拱·有优学’的美好教育新版图。”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拱墅全区探索思政教育“一校一品牌”

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红色种子更好萌芽

在拱墅中小学校园,以“党的知识”为引领的思政教育,不仅有区级层面构建的课程体系,同时也鼓励各校将“讲党的故事”“学党的知识”“唱党的歌曲”等,通过情景式、互动式、体验式的多维度校园活动纳入学期教学计划。而各学校也根据校情,探索出了各自的红色教育阵地和思政品牌,并实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在主政浙江期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先后走访过新华实验幼托园、文澜中学、树人小学,细致倾听了拱墅师生的期盼,深刻阐述了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见解。拱墅区以这三所学校为主要阵地,每年都会举办“寻访习近平总书记教育足迹”主题教育活动,设计“平语育人”等项目,引经据典,并付之于实践案例,鼓励教师正确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走在长江实验小学校园里,门厅右侧是一个“长江红·学习角”,上面摆满了红色书籍,课间学生可随时来翻阅;旁边是一个红色朗读亭,《读本》中的很多金句,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放声朗读;不远处有一个“闪亮长江红·互动答题区”,学生们对开展“红色知识PK”乐此不疲……校园里充满了红色元素,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在卖鱼桥小学文汇校区,建设教学楼的建筑工人照片、大楼从地基打桩到竣工结顶全过程的图片被挂上墙。这些生动的照片,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大楼是谁建的、怎么建成的,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

胜蓝中学从学科中挖掘红色基因,开发红色教材,通过学科融合、学科拓展、学科实践的方式深入开展“轻悦”红色课堂,推进“红·蓝·青”党团队一体化工程,真正实现“红·赋胜蓝”。

文渊小学的外地来杭人员子女较多,2000余名孩子来自全国26个省份。学校对区本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增加“我的家乡新变化”等课程,学生可以在课本里看到各个城市风貌变化,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家乡的点滴,在相互探讨中感知党和国家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安吉路实验学校利用智能终端,依托“安吉路云”开展设计三阶五棱的“启智、多元、创生”课程结构,开辟“建党百年”学习专栏,发掘学校历史中红色元素进行展演,开展云端行走红色博物馆、云上开展家校党建知识学习和反馈等活动,创新“党建引领、九年一贯、课程融合、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家校共育数智党建评价新体系。

大关中学探索了“三进三融合”的红色教育品牌,分别是一进思政课堂,把党的知识与学科教学进行融合;二进班队活动,把党的知识与班队主题融合;三进综合实践,把党的知识与体验感悟融合。从而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受到红色教育熏陶……

在拱墅,这样各具特色的红色教育阵地还有很多,思政教育“一校一品”正在形成。“思政教育应该是落地的、接地气的,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拱墅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好的思政教育不仅有老师的谆谆教诲,更有行为、环境的无声熏陶,既有课堂的知识学习,更有社会的行动实践,当各个学校都能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一条适合本校学生的红色教育路子,相信就能够守好红色根脉,让红色基因更好地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