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买什么样的锅?这里有四款,这款是……”超市里,导购员朱艳热情地为顾客介绍着。
“在这里有工资和社保,离家又近,我照顾孩子也方便。社区帮我在家门口找到的这份工作太合我心意了。”朱艳是牡丹江市东安区绿地社区失业人员,爱人患病,两个女儿均在上学,需要一份离家近的工作。社区为她联系了超市导购员工作,离家近、易上手,缓解了她的家庭困难。
就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社会发展,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近几年,牡丹江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以“敲门行动”为开端,摸排社区困难群体就业情况,实施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补贴发放等“一对一”就业帮扶,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39个社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96%以上,2020年以来全市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6.77万人。
充分就业,充实失业人员的“腰包”
2020年,牡丹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敲门行动”。市人社局联合民政、残联、工会、扶贫办等部门,依托社区网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动态摸排全市困难人员。当年,动态摸排困难人员3.5万人,市政府设立专项救助资金,精准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失业补助金、救助金、社保补贴等1.67亿元,惠及困难人员77.1万人次。
2021年,牡丹江市人社局总结“敲门行动”经验,变“保生活”为“助就业”,以提高社区失业人员就业率、降低城镇失业人员占比(调查失业率)为目标,创新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在市县两级稳就业专班统筹下,整合人社、财政、民政等多部门力量,压实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评估办法相继出台,年度建设目标一一明确。
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实行四级联动,定期入户调查登记,动态掌握未就业人员就业需求,每个社区都建立了失业人员动态管理基础台账。并以社区为单位,对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实行属地化就业援助,“一对一”落实1次政策宣传、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免费培训的“1131”援助措施。
至2021年底,市县两级共开发临时性公益性岗位3723个,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2.9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1万人,全市“充分就业社区”数量达到社区总数的20%。困难群体有了就业岗位,兜里也有了“真金白银”。
创业引领,闯出脱困致富的“路子”
红彤彤的炉火,稠稠的杂粮面糊和起来……一会儿,一张香喷喷的煎饼就摊好了。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海林市横道河子镇迎来了一拨儿旅游高峰。褚艳花的手工煎饼也比往常卖得多了不少。
横道河子镇佛手社区失业人员褚艳花,通过社区精准创业指导创办了“艳花手工煎饼铺”,“好多游客到我这里买煎饼,收入两万块钱没问题。”褚艳花笑着说。
在建设充分就业社区、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过程中,牡丹江市人社局立足从“根”上解决问题,注重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组织由高校学者、培训讲师、优秀企业家和政策法规专家组成的创业导师团,深入社区、村屯开展“青创大讲堂”“培育新业态网红主播”直播销售公益讲座、“人社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公益巡讲等服务活动20余次,激发了各类群体的创业热情。
为解决初创者资金、发展等方面的难题,牡丹江市人社局整合16家创业孵化基地和10家创业培训基地资源,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联盟”,落实场地、资金、信息、技术等扶持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规范统一的创业孵化服务,累计孵化企业723户,带动就业7609人。
通过建立创业担保贷款“一站式”服务窗口,实行人社、银行、担保、评估机构协同快办模式,为自主创业人员快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20年以来,全市社区(村)创办就业实体1.1万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亿元,扶持创业1366人,带动就业4098人。
带动示范,带出精准帮扶的“样板”
“车膜贴好了,你看看满意不?”一丝不苟地忙乎了半天,程乐祺招呼一旁等待的车主。程乐祺不久前还是名失业人员,技能专长是汽修美容。在东安区热电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程乐褀自主创业,主营车衣改色、玻璃膜、洗车等项目,月均收入5000元以上,实现了稳定就业。
程乐祺的成功创业,是热电社区打造“一街一巷两阵地”,通过汽修联盟示范街、招聘信息宣传巷和创业孵化、就业培训阵地,多渠道帮扶失业人员就业的成果。这也得益于牡丹江市各县(市)区结合辖区人员结构、区位特点和产业特色,在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中推行“一区一品”,第一时间将岗位信息、培训信息和就业创业政策送到失业人员手中。
今年以来,全市社区开发就近就业岗位10708个,推荐就业4925人,全市就业困难人员总数降至3200人。按照“一区一品”的建设思路,全市推选出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社区6个,带动了全市充分就业社区建设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