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借用名著《水浒传》诗一首“定场”,继续讲述商鞅变法的故事。
笔者以为,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革,没有之一。说他变法失败的,不是缺乏常识就是别有用心。而且与很多改革者人亡政息甚至人走茶凉不同,商鞅死后,他的政策仍旧在变着花样推行。
(上)一次触及灵魂的革命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太难改变,“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
而商鞅变法却是从经济模式到政治制度直至生活方式一次全方位的“革命”,它以严刑峻法开路,通过公权力的极度扩张,使得秦国迅速异化成一个“高控制度”的、充满暴力和血腥因子的虎狼之国,其恶劣影响百代犹存。
需要一提的是,商鞅变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分多次完成,这里择其要旨而述之。
1.经济上:
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统一税制……
评: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
2.政治上:
废除世卿世禄制(血缘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即便是王族世家子弟,没有军功的也不能列入家族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等。
建立县制(郡县制雏形),实行中央集权,由国君委任官吏直接管理。
迁都咸阳。
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评:商鞅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奶酪,不仅掀了桌子,而且连锅也砸了,宗室贵戚恨之入骨,他的悲惨下场已无可避免。
3.法律上:
借用施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十家编成一什,五家为一伍,鼓励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级同赏,隐奸者与投敌同罪。
评:对西周以来亲亲相隐等法律制度造成严重冲击,破坏了人与人之间起码的信任,尤其是连坐法,是彻头彻尾的恶法,违背了律法的初衷。
4.婚姻家庭方面:
加强户籍管理,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以税负为杠杆推行小家庭模式……
新法实施一年,民众因此到国都“上访”的有数千人。此时,恰巧太子触犯了新法,商鞅决定杀鸡骇猴,处罚了太子的师公孙贾和傅公子虔,“上访人员”一哄而散。
新法推行十年后,秦国国富民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民众勇于为国家打仗,而不敢为私利争斗。
这时先前的“老上访户”又出来拍马屁,夸奖新法如何如何好,商鞅冷笑一声说:“都是一帮扰乱教化的刁民”,下令全部迁到边疆。
评:真正的专制者,是连歌颂也不允许的。翻看中国二十四史,被杀头的多是挖空心思歌颂圣恩的书呆子。
可惜,很多人多少年了仍然不懂。
(中)梁惠王的悔恨
秦国强大后,刀锋指处,是商鞅的第二故乡——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魏国。
为了小试牛刀,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围攻魏国安邑,迫使其屈服投降。
这是一场并不起眼的战争,却是魏、齐、楚等六国噩梦的序曲。
随着商鞅变法持续推进,秦国逐渐成为武装到牙齿的巨兽。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而且与以前杀敌记功时以割左耳为凭不同,秦人“尚首功”(砍头记数),其血腥残忍,令人闻之色变。
前341年,魏国再遭打击,被齐国大败于马陵,是役,太子申被俘虏,将军庞涓被老同学孙膑伏击射杀,元气大伤,交出了霸主地位。
漏屋偏逢连阴雨。前340年,商鞅再次打起了“老东家”魏国的主意,他向孝公建议说:“魏国被齐国打败后,诸侯皆叛,这正是我们用兵的好时机。如果魏国抵挡不住,必然会东撤,我们可以趁机占据黄河和崤山险要,向东控制诸侯各国,此千年帝王之业也。”
孝公大喜,当即派商鞅出兵伐魏,魏国派公子卬迎敌。
出乎意料的是,大战在即,商鞅却和公子卬唠起了家常。这天,商鞅给公子卬送信说:“当年咱们是老相识,相处得很快乐,现在却要兵戎相见,我不太忍心。我想和您见一面,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喝几杯后各自撤兵。”
公子卬一听,觉得商鞅这人真心不错,于是乐颠颠地跑到秦军大营和商鞅会盟。会盟完毕,商鞅摆下酒宴,二人把酒言欢,畅叙别后思念。
这厢正推杯换盏,那厢却伏兵四起,毫无防备的公子卬乖乖做了俘虏。商鞅随即下令对魏军发起猛烈攻击,魏军仓促迎战,迅速溃散,秦军全胜而归。
消息传到魏国,魏惠王大惊失色,急忙派使者以割让河西之地为条件和秦国媾和。
随后,为了远离秦国的正面威胁,魏王下令从安邑迁都大梁。
最是仓皇辞庙日。魏惠王悲愤莫名说:“我真后悔没有听从公叔座的意见啊。”
而公孙鞅呢?从魏国回来后,秦孝公特地把於、商十五个邑封赏给了他,号商君,直到此时,我们口中的商鞅才是名副其实的商鞅。
(下)独夫民贼 车裂而死
随着商鞅权势日炽,他刻薄寡恩、嗜血专制的本性越发失控,成了一把可怕的“鬼头刀”。据史书记载,他曾经在渭水边大规模处决罪犯,渭水尽赤!担任秦相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人对他恨之入骨。
心无善念,虽勇必伤。
这天,一个叫赵良的不速之客敲响了商鞅家的大门。
高官多是很孤独的。商鞅和他一见如故,说想和他交朋友,却被婉言谢绝说“高攀不起”。
商鞅既诧异又失望,问赵良自己的变法不是很成功吗?和穆公时的五羖(gu)大夫百里奚比不是更有才干吗?
赵良直言不讳说:“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千个随声附和的人比不上一个人的正义直言)。五羖大夫担任秦相六七年,向东讨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君,一次出兵救楚……四方少数民族纷纷朝见。在任之时,出门在外劳不坐车,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带随从、不用警卫。去世之时,秦国男女老少痛哭流涕,连小孩子都不唱歌谣,舂米的都不出声……”
看着沉默不语的商鞅,赵良继续说:“与五羖大夫不同,当初你通过太监推荐而被重用,身为国相不造福民众,却大规模建造宫阙。民众生活日益困顿,你却严刑峻法残害百姓,这都是积聚怨恨。你每次出门,后边跟着十几辆车,车上挤满盔甲武士,身边是身强力壮、操矛持戟的贴身警卫,这些防范缺少一样,你绝对不敢出门。您到底怕什么,您不是说人民都热爱您吗?”
商鞅张口结舌,无言以对。赵良继续说:“现在你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危险,可你还在幻想永远富贵。秦王一旦弃国民而去,秦国想要拘捕你的人会少吗?你为什么不捐弃财产,急流勇退呢?”
商鞅看看自己富丽堂皇、来之不易的家,拒绝了赵良的好意。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撒手人寰,太子即位。闭门八年不出的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
商鞅闻讯,仓皇出逃,但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而四处碰壁。此后,商鞅想方设法逃出边境进入魏国申请“政治避难”,魏国担心引起外交纠纷,以他欺骗公子卬为由,递解商鞅回秦。
二次入秦后,商鞅潜回封地,发动士兵进攻郑国,希望打下一片新根据地,被秦国派来的军队杀死在郑国渑池,随即被秦惠王下令五马分尸,全家灭族。
商鞅曾经自负地说“智者作法,愚者制焉”。
而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最终被以法律的名义推上了“断头台”。我们不知道的是,在他被死神笼罩的那一刻,他可曾想起那些被他无情杀戮的人,可曾有过一丝半缕的后悔?
还有,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变法者众多,但善始善终的几乎没有几个。究其根源,实在与制度设计息息相关。以商鞅变法为例,自始至终都是他在“暗箱操作”,既没有听取民众和同僚的声音,更没有经过公开论证,没有了民意基础,所谓的变法就成了“独角戏”,成绩是你的,罪过更是你的。
商鞅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国学经典欣赏:
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
……君之出也,後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则何不归十五都,灌园於鄙,劝秦王显岩穴之士,养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将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亡可翘足而待。”商君弗从。
——《史记·商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