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力量就覆盖到哪里。
4月1日起,余杭区严格落实“四级包保”制度,按照区四套班子领导包镇街、镇街(区级部门)包村社、村社包网格(小区)、党员干部包到户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下沉到联系单位包干疫情防控工作。
清明假期,区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镇街联系点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走访村社卡口等防疫重要点位,详细询问值班值守、车辆检查、隔离防护等情况,要求坚决守住每道“小门”,筑牢疫情防控的基层防线。
各镇街村社加大排查管控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力量,严格落实“四级包保”制度,持续织密疫情防控网。党员干部下沉战“疫”一线,是践行群众路线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
这段时间,下沉到一线的党员志愿者们拥有了多重身份。他们是“服务员”,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的需求;是“信息员”,逐户上门进行人员筛查,掌握在户人员情况;是“守门员”,在小区门口值岗,根据即时政策管理人员出入并做好信息登记......
防疫一线“协调员”
4月4日上午,在仓前街道仓溢东苑,“下沉”党员干部李峥华刚完成第三轮的核酸检测,忙碌了一上午的他,这时才有了短暂的休息。
早上核酸检测的时间是七点到九点半,核酸检测需要出示健康码,考虑到社区里许多老年人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李峥华便安排工作人员协助老年人手写登记信息。“开始只安排了一个人,后来发现老年人来得都比较早,人手不够,就另外再安排了两个人,三组人一起,这样减少了人员的聚集和人传人的风险。”李峥华说,这就是他们“下沉”党员干部平时的工作,他觉得自己更像是现场的“协调员”。
李峥华是仓前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主任,自3月31日仓前街道疫情发生以来,他主动下沉到仓溢东苑一线,当晚7点便开展起了工作。根据之前既定的方案准备核酸检测点,他们搭起帐篷、准备桌椅板凳、接好照明用电线,等待后续医护人员及其他支援力量进驻,支援力量到位后,又开始协调现场医护人员、公安民警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多方力量做好人员排摸管控、核酸检测等相关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三点。
除了第一天比较忙碌,后续根据既定方案开始三区管控后,李峥华的工作就变得规律了许多,“工作内容很明确,于上协调卫健、交通等各个部门,于下协调社区工作人员,最核心的还是需要考虑居民的需求。”像李峥华这样的“下沉”党员干部充当的是信息的枢纽和中介,解决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一件件“小事”。
党员下沉以组团联村为单位,每个组团联村都配备7至8名在职干部,作为信息的枢纽和中介。“我们主要协调解决一些突发的、非常规问题,其他常规的工作则更多依赖村、社基层人员。”李峥华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疫情发生后,仓前街道机关党员联动村社干部集结战“疫”一线,300余人52个工作组全员上岗,并包干到村社、网格、户。同时落实相关责任,实行24小时疫情防控值班机制,第一时间完成封控、管控及防范区域划分,摆放围挡护栏并配备专人值守。
村口来了“双管家”
“下沉”党员干部王娅萍是中泰街道中桥村的一名村干部,清明期间,她来到中桥村后殿路口卡点当起了“大管家”。协调卡点值守人员、做好后勤服务保障、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样登记、解决居民各项需求……这些统筹协调的工作,王娅萍做得游刃有余,她说:“哪里有什么全能选手,你把任务当‘战场’,把困难当‘敌人’,把居民当亲人,用心换位思考,就一定能做好。”在王娅萍看来,“点长”是一线“服务员”,是维系假期平安工作的纽带和桥梁。
王娅萍工作能力出众,但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便叫来了轮值副点长蔡培源担任“二管家”,小蔡是中泰街道组团联系中桥村的街道干部。下午3点,小蔡会同村干部带领党员志愿者对中桥村祭扫点进行巡查,向村民宣传文明祭扫活动,严控焚烧纸钱等明火祭扫行为,杜绝火灾事故发生,保障清明期间森林消防安全。
“双点长制”是中泰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构筑假期平安“共同体”的一项创新举措。根据街道辖区内的村社布局和交通特性,中泰设置了17个村级道路卡点和27个社区卡点,每个卡点配置点长、副点长,由“下沉”到村社的党员干部和组团联村党员干部担任,按照“专人监管、定点负责”的原则,实行三班倒机制,统筹负责卡点物资保障、后勤服务、交通管控、文明祭扫宣传、祭扫点巡逻等工作。
“疫情防控是常态化工作,不存在间断与停歇,只有我们党员志愿者守好每一个‘门’,才能守护好这座城。”王娅萍说。
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需要从严从细落实村社“小门”查验要求规范,压实小区物业、出租房房东责任,坚决守住每一道“小门”,切实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