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加油的朋友们请先等等,年内油价首次下跌或将来临。
4月15日24时,国内成品油新一轮调价窗口将开启。距离调价仅剩一个工作日,无论国际原油涨跌与否,本轮零售限价下调都已“板上钉钉”。而此次下调也是自2021年12月31日24时“七连涨”以来的首次下调。
据金联创测算,截至4月14日第九个工作日,参考原油品种均价为103.50美元/桶,变化率为-8.40%,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应下调600元/吨。折合成升计算,预计下调汽、柴油零售价0.46元/升-0.52元/升的幅度。
按照这一调整幅度,车主加满一箱50L的油箱将能节省23元—26元。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轮大概率下调油价,这将会是今年以来油价首跌。“在上一轮调价后,国内油价已在高位,同时过去10天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回落。但未来油价预计很难持续维持在‘8元时代’或进一步往‘7元时代’走,还将维持高位震荡。”
民德研究院院长、前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亦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影响油价的核心是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不是基本面的供需问题”。
此外,油价还会对国内物价造成一定影响。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下半年还可能会出现“猪油共振”的场景,“届时国内物价可能面临不小压力,需警惕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滞胀’苗头。”
国际油价延续高波动率状态
近期,国际油价依旧在多方因素驱动下,波动不断。
从消息面来看,国际能源署(IEA)4月7日表示,其成员国已同意释放1.2亿桶石油储备,其中美国贡献一半,以在俄乌冲突后为油价降温。这是国际能源署47年历史上最大的油储释放量。当夜,国际油价应声下跌。
随后,美国银行针对此事在11日发布报告修改油价预期。美银在报告中指出,布伦特原油价格原本到今年年中或将冲高至150美元,但是战略性政府石油库存的释放改变了其在3月初发布的油价预期轨迹。因此,美银将今年夏季的油价预期上限调整为120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目前的立场与美国并不一致。
OPEC+在3月31日的会议上,决定将IEA提供的任何数据从其原油产量估计中排除。随后,OPEC秘书长巴尔金于4月11日对欧盟表示,当前市场的剧烈波动已经超出了OPEC的控制范围,每日高达700万桶的原油供应损失是“几乎不可能弥补的巨量损失”。
陈卫东在采访中亦指出,IEA代表主要能源消费国的利益,若OPEC+决定将IEA的数据排除在外,意味着中东此番没有选择跟随美国的政治立场,而是保持着一个比较中立的态度,甚至开始疏远美国。
因此,在他看来,目前油价尚未出现明显上行或下行的趋势,维持在高波动率状态才符合各方利益。
卓创资讯分析师赵颖也在11日发布的报告中分析称,相比于供需现实,预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和消息面的影响。“目前,东欧国际局势对于原油价格的影响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东欧国际局势变动及制裁力度预期差是决定短期油价的重要因素。”
国际油价推升“滞胀”预期
中东产油国“不上心”之外,美国自身页岩油生产商也不够给力。
4月13日,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下调2022年和2023年原油产量增长的预测,并指出,由于页岩油生产商在通胀飙涨的情况下,需要应对更高的生产和劳动力成本。因此,EIA预计美国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将低于其此前的预期。
不仅如此,目前影响国际油价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
林伯强在采访中指出,“只要俄乌之间的矛盾没能得到解决,国际油价仍将维持在高位”。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1》,2020年石油的全球能源消耗占比为31.2%,相较于1970年的46.7%,下降14.5%,降幅较大,但仍然是第一大能源消耗品。因此,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亦认为,“当前石油仍然是全球能源消耗占比最大的能源燃料,俄乌冲突可能会造成3.74%的全球能源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油价对于美国通胀影响更为严重,但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在采访中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若是OPEC暂无增产打算,美国页岩油产能短期内也难以显著提升,预计国际原油价格仍有上涨空间。下半年可能会出现‘猪油共振’场景,届时国内物价可能面临不小压力,需警惕下半年可能出现的‘滞胀’苗头”。
截至发稿,WTI原油报103.86美元/桶,收复100美元大关;布伦特原油在100美元上方,报108.6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