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讲述故事,用音符构建梦想。世界因为梦想的五彩缤纷而色彩斑斓,我们向世界唱响中国之声,一起向未来。

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香港TVB、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摄制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暨冬残奥会口号推广音乐短片《一起向未来》于2月1日上午10时在全网发布,并于22时在CCTV6电影频道电视首播。该片由王久作词并担任策划,常石磊作曲并担任制作人,付杰任导演,成龙、曾志伟任艺术指导,由105组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音乐人、电影人,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导演张艺谋,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运动员谷爱凌共5名特邀嘉宾联袂出演,以歌咏志,以影抒怀,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崇高理想,表达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携手并肩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坚定决心。在农历壬寅虎年大年初一,中国传统春节辞旧迎新时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倒计时3天之际,《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为中国与世界献礼,邀约大家迎接新的开始,一起向未来。

歌为时而著,音乐短片在群众呼声中诞生

音乐与奥林匹克运动有着不解之缘。回望百年奥运史,经典的奥运歌曲不仅会成为一届奥运会的象征与符号,那些激荡的音符也镌刻着一个国家的时代记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记忆,并在之后持续鼓舞人心。2008年,由群星共同演唱的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已经成为北京奥运会的永恒见证,作为传奇经典一直流传至今。

作为《北京欢迎你》的策划者,先后创作12首冬奥歌曲的词作家、策划人王久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初就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接续这份团结力量、足以久久回响的新时代奥运之声。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百天之际推出的《我们北京见》是他的初始选择。“心中这个梦/从来未改变/北京欢迎你/我们北京见”这首歌曲延续《北京欢迎你》的经典旋律和奥运情怀,由55名世界冠军体坛健儿首唱,并已经开始着手群星邀约工作。

然而,王久发现,北京冬奥会展示的不仅是奥运期间的中国,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展示一个开放包容、生机勃勃、团结世界人民携手共进、共创未来的中国。面对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全球化问题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世界人民需要守望相助的爱心、共克时艰的勇气以及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意志,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暨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正彰显着这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国智慧、中国价值。与此同时,由他和常石磊创作的同名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正迅速得到全民传唱,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全网热搜、热榜话题超530个,覆盖量超过400亿次,全网自发参与作品5万余件,这句“一起向未来”正是国人共同的心声。

久在录制现场

2008年,《北京欢迎你》通过先“群星”再“群众”的传播路径,发挥“明星效应”,带动广大群众参与传唱,响彻大街小巷。而如今的《一起向未来》率先获得良好的群众基础,王久认为,是时候将全民的热情与力量汇聚起来,推出一个兼具流行、国际和艺术的经典版本,为北京冬奥留下文化遗产,为世界镌刻时代之声。于是,《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在群众的呼声中,应运而生。

谈及《北京欢迎你》与《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创作上最大的不同,王久表示,14年前,《北京欢迎你》是以“新北京”为主题,将歌曲演唱与北京地标相结合,向世界发出这座集古老与现代于一体的都市最热忱的邀约,邀请大家来看看真实的北京、当代的中国。而14年过去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格局与世界观不断发展,如今的我们更心怀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者、倡导者、建设者。所以《一起向未来》的音乐短片不再选用地标建筑,也不局限冰雪运动,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每一个国人洋溢的笑脸以及笑脸背后的热情开放、自信从容,从每一个人出发,奔逸至充满无限未知可能的宇宙,“刻画的是2022年我们新的面貌、新的格局、新的世界。”

歌由心而发,文艺工作者凝聚力量唱响中国之声

音乐短片《一起向未来》时长达11分钟,担任唱响者的音乐人、电影人共计105组。肩负做好北京冬奥会宣传推广、讲好中国故事的职责使命,拥有丰富大型活动统筹组织经验的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作为策划者、组织者,向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邀约后,就收到积极响应。很多人“一句话就来了”,自愿公益参与,甚至还有人收到邀请的时候说:“终于等到你了!”。

报名人员众多,但最终每一位唱响者的入选都经过精心策划。在创作初期,王久就与常石磊定下规则:这支音乐短片的创作,与以往不同,不是“谁来了”就“为谁而作”,而是要回归音乐本质,根据音乐短片的策划需求、音乐创作的艺术规律去邀约嘉宾。

因此,唱响者的遴选采取四项原则:一、不声张,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自愿报名;二、优选具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特别具有正能量的文艺界人士;三、要统筹兼顾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不同地区参与人员的比重;四、唱响者必须包含资深、中坚、青年等不同年龄段、不同艺术流派的人员,让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能在短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其中,因1990年北京亚运会宣传曲《亚洲雄风》闻名、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献声《超越》的韦唯,演唱北京亚运会宣传曲《黑头发飘起来》、声音铿锵的老牌唱将杭天琪,曾在2008年参与演唱《北京欢迎你》的李玟、孙悦、莫文蔚、孙楠、林依轮等,他们的加入既是对当下复古“回忆杀”潮流的回应,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薪火相传、奥林匹克故事传颂续写的生动写照。韦唯不由感慨:“再次站在话筒前、镁光灯下,用尽所有力气完成大家共同的杰作,连自己都惊呆了”。

这支音乐短片并非传统的音乐电视,其间洋溢着流行、电子乐、交响乐、节奏蓝调、舞曲、摇滚等多种音乐类型元素,包含通俗、美声、民族等多种唱法,这得益于不同类型的音乐人倾情献声。李宇春、张靓颖、张杰、周深、谭维维、袁娅维、郁可唯、张碧晨、吉克隽逸、胡夏、单依纯等都是当下具有代表的实力歌手,这些流行好声音与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陈小朵、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民族唱法歌唱家李娜等珠联璧合,为歌曲带来了想象力和可能

此外,陈坤、邓超、黄渤、黄晓明、李冰冰、佟丽娅、易烊千玺、张小斐、周迅、吴京等众多电影人的加入,助推音乐短片成为“唱演皆优”的佳作。电影演员用其独有的张力表现,通过表情、肢体动作等对“一起向未来”进行演绎,让更多情感、情绪可视化。黄晓明做足“掸掸灰、捏毛球、练练唱”的准备工作;周迅反复要求“再来一遍”;张小斐嗓子抱恙仍全力坚持;刘昊然记足笔记、反复练,只为呈现最佳的录制状态……在这一系列网友津津乐道的录制花絮背后,活跃的都是电影人投入的身姿。

音乐短片《一起向未来》的摄制,在20多天的时间内,跨越北京、香港、上海、台北、澳门、深圳等多座城市,实现组织超47名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中国台湾文艺工作者参与。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团队与香港TVB团队不分昼夜的工作和紧密深度的联动,让观众得以在《一起向未来》中见到久未同框的“天王”张学友、刘德华,“左麟右李”谭咏麟、李克勤,“铁肺唱将夫妻档”林子祥、叶倩文,“大湾区哥哥”陈小春、梁汉文、林晓峰、谢天华、张智霖等“香港声音”,香港TVB裁曾志伟表示,广大香港影人、歌手在得知消息后“一呼百应”,积极克服疫情困难,短时高效完成各自录制,用中国梦唱响世界,“联结着全世界的人一起向未来,格外有意义”。

广大文艺界工作者的热情参与,彰显出团结与担当,一个个细小的幕后故事令人倍感温暖。面对客观因素带来的困难,很多人只说了一句:“只要可以参与,什么困难我都愿意克服”。据音乐短片制片人林琳介绍:“几乎每位嘉宾来了都会问我一句‘是不是都大合唱啊,我能分到一个镜头一句话吗?’。他们都是国内顶级歌手、演员,时在哪里都是‘主角’,这次他们即使以为自己没有什么镜头、没有太多展现的空间,也愿意排除万难,成为百分之一的参与者,这也给予了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

付杰、林琳

歌在世代传,宇宙想象间描绘人类美好未来

《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因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而诞生,弘扬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与她一同唱响的,是“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有效实现,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入人心,以及每一个人昂扬奋进、拼搏想上的圆梦之约。

但对于主创团队而言,她的意义或许不止于此。

与传统音乐电视的创作和表现方式完全不同,《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注重电影感和艺术,别出心裁,大胆使用太空场景画面镜头,讲述了一个由音符组成,用旋律勾勒的梦想故事。正如付杰所说:“它不是MV,而是一支故事短片,是一支描绘梦想的故事短片。”片中,每一位唱响者、特邀嘉宾的声音、动作、表情都是一个故事,都是自己对未来、对梦想不同的理解与表达。这些表达多姿多彩,构筑着我们缤纷的世界,以致于直抵象征着超越和无限的无垠太空,为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点睛。

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构想在5名特邀嘉宾和100多名儿童演唱者的倾情加盟中可见一斑。付杰介绍道:“孩子,是希望,是未来。而我们的空间站则是真的联系到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探索未知、探索更多的可能,那就是未来。”正是因此,当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叶光富从空间站传回拍摄素材时,整个主创团队激动不已,不少人更是感动落泪,因为这份“来自太空的声音”让整部短片的表达更加完整、生动、可爱。此外,短片还特别邀请世界上首位“双奥”开闭幕式导演张艺谋加入,并特意在开幕式彩排现场完成拍摄,以电影人的匠心呼应奥林匹克精神。而正在备战冬奥的18岁中国代表队运动员谷爱凌则作为青年冰雪运动员代表参与了短片录制,她身上所体现的当下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为短片添满满时代青春气息。

影像与音乐,都是跨文化传播的最佳媒介,《一起向未来》音乐短片将百余位唱响者迥异的声音汇聚包容,就像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发出着自己不同的心声,碰撞、汇聚、凝结成人类对于未来的共同畅想,她是14亿中国人民及全世界人民心声的和乐共鸣曲。

声音的和谐,是这部音乐短片的特点之一。在常石磊的音乐制作文件上,标注了密密麻麻的制作与修改意见,“狂热”“时髦带感”“梦幻感”“空间感”“画面感”等关键词跃然其上——有些人的声音需要强化,有些地方需要伴唱烘托,有些个化的表达要保留,有些重点歌词的咬字要突出,有的唱段声音的处理要与唱响者的表情贴合,有的段落则要凸显不同曲风带来的新鲜听感……最细的变化会为听众带来最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最直接的情感共鸣。

谈到最令人惊艳的合唱段落,常石磊用“人神合一、天地共鸣”来形容,他说:“‘一起’就是包容,声音的包容本身就是一种特别的美,相信这首歌会被留下来。也希望大家喜欢这首歌,能够让这份内心的律动在‘未来’的时候一直伴随你。”这支音乐短片的高潮部分正是依靠每一位唱响者内心充满激情的表达,才得以达到华彩。这般澎湃与激动,并非单纯通过加强配器、提高音量就能达到,只有当百余人的声音情绪汇聚到了一个点,才能烘托出了这份“一起向未来”的感动。

在短片的尾声,“一起向未来”的声音从太空传来,观众便能幡然发现:从古老城墙到现代都市,从朝气蓬勃的孩童到无垠无际的外太空……这些穿插在短片中的简洁、直接的视觉意向,以及绵延不绝、此起彼伏的歌声,将世界的过去、当下、未来乃至永恒串联起来,创作者把渺小的人心寄于无限的宇宙时空之间,让爱与梦想发光发热,创造和改变未来,浪漫而富有哲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用艺术的表达勾勒出一个全人类共享的美好未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