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酝酿了多年的上市冲刺终于要踢出临门一脚了。

12月5日,卫龙开启招股,预期定价日为12月8日;发售价将为每股10.4港元至11.4港元;卫龙预计在2022年12月15日正式在港上市。

卫龙要上市的消息2018年便开始在坊间流传,2020年,传闻更加具体,称“卫龙要在2021年下半年赴港上市”,2021年5月,卫龙果然递交了招股书,此后,却迟迟没有新进展,上市申请材料几度失效。直到今年11月23日深夜,卫龙披露了最新版的聆讯后资料集,随后,上市节奏开始加快。


(资料图)

不过,按照上述发售价区间的最高值,卫龙对应的总市值则不足300亿元,这相对于2021年那轮融资时超过600亿的估值明显打折不少。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卫龙这次是“打折”上市。

今年上半年卫龙收入同比下滑,利润亏损2亿多

卫龙披露的最新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总收入分别约为33.85亿元、41.2亿元、48亿元、22.61亿元。其中,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有所下滑。

近年来,卫龙加强对各大电商平台的布局。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卫龙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依次约为2.51亿元、3.82亿元、5.54亿元、2.39亿元,依次占总收入的7.4%、9.3%、11.5%、10.6%。

卫龙方面表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总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1%,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该增速远超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2%的年复合增长率。

“我们的净利润率在2021年达到17.2%,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该净利润率高于2021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卫龙称。

不过,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卫龙的净利润率在2020年达到19.9%。也就是说,与2020年相比,在2021年,卫龙的净利润率是下滑的。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卫龙的利润分别约为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2.61亿元。

对于2022年上半年亏损的原因,卫龙方面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与前投资有关的一次性的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部分被公司的毛利于同期由人民币8.497亿元增至8.615亿元所抵销。

而在外界看来,卫龙亏损的原因或与营收下滑及疫情等因素有关。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卫龙出现净利亏损的直接原因应该是营收下跌所致,背后的原因应该是产品缺乏创新,竞争力下降以及消费增长乏力所引发。”

柏文喜指出:“卫龙的盈利模式可能存在产品线过于单一和对单品的过度依赖问题。现阶段,卫龙应该在不断加强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线的同时强化营销力度和提升企业运营水平,从而提振业绩。”

募资用于建设新工厂等,产品结构正在调整

卫龙的总部在河南省漯河市,截至今年6月底,其在河南省拥有4个工厂,分别为漯河平平工厂、漯河卫来工厂、驻马店卫来工厂及漯河卫到工厂,并且,“在河南省还有一个工厂(即漯河杏林工厂)正在建设中,该工厂的部分产线已用于试产。”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卫龙主要依靠辣条支撑企业营收,产品线单一,整体结构不够丰富完善,存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风险。”

朱丹蓬指出:“卫龙需要增添新品类来完善矩阵,开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产品布局,实现低端零食高端化,摘下‘不健康’的固有印象标签。”

招股说明书显示,调味面制品是卫龙营收的主要来源,2019年至2021年贡献的营收占比均在60%以上,同时呈现收入逐年增长,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可见,卫龙也在进行产品结构性调整。

调味面制品是卫龙最经典的产品类别,主要包括大面筋、小面筋、麻辣棒、小辣棒和亲嘴烧等。

卫龙的大面筋、小面筋等产品。摄影/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阎侠

另一方面,卫龙在大力发展蔬菜制品。2019年至2021年,其蔬菜制品贡献的营收占比逐年增长。卫龙的蔬菜制品主要包括魔芋爽及风吃海带,特点是“热量低且口感脆爽”。这其实也是卫龙在向食品企业大打“健康牌”战略的靠拢。

除了调味面制品及其他产品,卫龙还生产包括软豆皮及卤蛋在内的豆制品及其他产品。

2020年,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曾走访过卫龙的生产车间。

在车间外面,是闻不到任何食品的气味的,刚一进门,辣条的味道扑面而来,童年的回忆瞬间重启。不过记者走访时,卫龙正处于设备保养期,只能看到一台台干净整洁的机器,未能看到亲嘴豆皮(卫龙的一款产品)在生产线上被制作的全过程。

彼时,据卫龙工作人员介绍,卫龙每个月的月中和月末都会安排3到4天的时间停产,以对设备进行清洗、维护等保养工作,“给设备做好保养,它们才能更好地工作(运转)。”

本次在港上市,卫龙计划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建设新的工厂,以及扩大和升级现有的工厂,以满足消费者对公司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用于升级生产设备,主要包括引进调味面制品与蔬菜制品的自动化设备;用于提升企业的仓储设备、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用于在未来三到五年进一步拓展销售和经销网络、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研发活动、推进业务的数智化建设等等。

卫龙“打折”上市背后

在2021年5月那版招股说明书发布前不久,卫龙刚刚完成了一轮融资,资本大佬们纷纷“争吃”辣条。

2021年3月末,CPE源峰、高瓴、腾讯、云锋基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厚生投资、海松资本等与卫龙订立股份购买协议,这些投资者以2.745亿美元的对价认购卫龙61223007股新发行普通股,并以2.745亿美元的对价从卫龙老股东处购买61223007股普通股。

据多家媒体报道,这笔融资完成之后,卫龙的估值超过了600亿元。

根据卫龙12月5日发布的公告可知,其全球发售的股份数目为96397000股股份(视超额配售权行使与否而定),发售价为每股10.4港元至11.4港元之间。也就是说,最高募资额约11亿港元。那么对应卫龙的总市值则不足300亿元。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卫龙这次是“打折”上市。

对此,柏文喜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分析:“主要是由于卫龙辣条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港股整体情况也不好,两项因素让卫龙的估值大大缩水。”

“卫龙在港上市的时机选得非常不好。”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目前,港股市场整体都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很多龙头企业在港上市后,其市值都未能体现出企业的真正价值。”

那么,卫龙为何要在此时上市呢?

王赤坤分析道:“卫龙大概率是和投资机构签了对赌协议,这也是投资机构催促企业尽快上市的惯用手段,在资本市场很常见。对赌条件通常会包含企业的上市时间,比如,企业需要在某某日期之前上市,否则将面临巨额赔偿。”

“而对赌条件往往不会包括企业上市后的市值表现。也就是说,卫龙只要在规定日期之前上市,就达标了,市值高低不重要。”王赤坤说,“不过,如果上市后市值大幅缩水,投资机构必然损失惨重。”

王赤坤告诉记者,在股份发行定价方面,企业具有主动权,“现在看来,卫龙低价上市主要是为了赶时间;不过,为了挽回投资机构的损失,企业通常会选择多地上市,比如在港上市之后,企业完成了对赌协议,不需要赔款,然后企业可以找一个流动性更好,估值更合理的市场去上市;或者是启动股东回购方案,不让损失进一步扩大,等待市场估值的修复。总之,这种情况下,投资机构和企业都会想办法在合规的情况下促进股价的抬升。”

“即使没有对赌协议,卫龙目前也是很着急的。”王赤坤认为,“今年上半年,卫龙已经处于亏损状态,那么,随着疫情对企业的影响逐渐在业绩上有所体现,情况可能会更糟糕;另外,卫龙的产品结构单一,如果整个市场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那么企业或许会出现清零式业绩。总之,卫龙未来的财报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企业现在必须抢跑,抓紧上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阎侠编辑岳彩周校对杨许丽

推荐内容